-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立场与精英书写
民间立场与精英书写
在相对沉寂的青海文坛,井石先生无疑是一棵“常青树”,他总是面带标志性的笑容活跃于各种文学场合、电视荧屏和乡里民间。作为“河湟文学”的最早开拓者与书写者之一,井石先生用大量小说创作为读者勾画出“湟水谷地”这一特定文学语境,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奇异诡谲的百姓故事,剖析过一段又一段“大黄根”般的悲苦人生。深谙传统乡土文化的他,在写作之余致力于青海民间文艺的搜集与整理工作,特别是对青海花儿和民间曲艺的传承保护贡献了重要力量。而当他走出偏居城市一隅的“煮字坊”,站立在湟水河畔的田间地头时,俨然又是一位朴实憨厚的庄稼汉――干着农活,拉着家常,借助闪烁的星光记录下底层劳动者的苦难柔肠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无尽希望。因此,将井石先生简单定义为一名作家似乎是远远不够的,在我的印象里,至少有三种肖像交叠着,呈现出一个真实、可爱又可敬的文人立体形象。
中国论文网 /5/view-7150143.htm
一、故事的歌手
阿尔伯特文学是一种创作和表演相互结合的过程,拥有大量故事的歌者和讲述者无可替代。毋庸置疑,作家文学实质上也是一种创作主客体间不断交流互动的产物。然而,可能因为山体的高大和草场的辽阔所导致的交通不畅(与之对应的自然是交流不畅),似乎让散居其间的青海人形成了显明的内敛性格,他们往往依山而居,种几亩薄田,守一条溪流,常年和庄稼或牛羊对话,孤寂时吟唱的“花儿”也会被高耸的山峰原路遣回。因此,他们不得不保持着这样的孤独,画好人生的堡垒,开始一个人的战斗。有些人成功地完成了突围,譬如昌耀、杨志军,而更多的人依旧在战斗,甚至逐渐将自己围困在精神的某条沟壑里,挣扎或者消隐。
在这样的青海文学生态中,井石先生的活跃显得弥足珍贵。宛若一根引线,他常常动用难以抵挡的个人魅力将原本彼此生疏的文朋诗友慢慢串连起来,大胆使用幽默甚至滑稽的方式,让一些颇显清冷的文学活动和生活场景很快热闹起来。在个人自恋、个人书写和个人话语泛滥的今天,大多数人都在讲述个人故事,而井石先生则生动地讲述着你我的传说、大家的故事,事实上,他是一名优秀的“故事的歌手”。他讲述的故事生动形象,真实可感,很多人听了都说“过瘾”,久而久之,在文学圈子里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惯式:任何一次文学活动或聚会,大家都要相互询问一下――井石先生来了吗?因为有了他的参与,这活动一定富有乐趣。犹若前些年的春晚,好多人都在期待着赵本山的出现。
井石先生自然不会让人失望,无论多忙,也不管活动的规格、环境的优劣、聚会的对象,只要能抽出身来,他一定欣然前往。在他眼里,似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朋友。当他一脸福相地出现在人群中时,低矮微胖的身子很快被淹没,有人握手,有人忙着照相,他也非常自豪地露出两颗大板牙说――茄子!接下来,故事的讲述便进入仪式。当然,他讲述的故事既有过去的,也有当下的,大事小事,省内省外,青海“狗浇尿”油饼的形状,以及奥巴马最近的出访……无论讲什么,他都能做到声情并茂,并配以必要的动作,而且要用湟源的家乡话来讲述,毫不吝啬调动夸张和幽默的因子,听众自然也不能消停――有捧腹大笑的,有擦着眼泪的。熟悉他的人知道,这仅仅是暖场,故事的开始。在青海,任何仪式活动的举行不能缺了酒。于是,大家带着对井石先生的喜爱和尊敬,纷纷起身敬酒,尽管身体条件不允许,但他依然微笑举杯,用无名指沾酒在空中轻弹三下,然后一气饮尽。喝完了才说――真不能再喝了,最近我的良心大大的坏了(被查出患有冠心病)!众人闻之忍俊不禁,却又无比心疼。活动组织者歉意地表示饭菜过于粗糙时,他右手一挥说――没关系,对我来讲,填坑不用好土!
酒过三巡,心情大好的井石先生开始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进行多种故事的讲述。犹如沈从文那样,他始终以乡下人自居,因而大数多节目的表演与底层有关。其中最为精彩的当属模仿青海民间盲艺人吟唱传统贤孝《十不亲》。他的表演完全吻合理查德“表演理论”,有关表演的准备、表演的标定与观众的互动等要素一样不差。尽管手中空无一物,但他依然惟妙惟肖地模拟着一把二胡,试弦、调弦,然后白眼仁上翻,伴之以庄重的开场白……这样的情景让人恍然觉得眼前果真是一位民间盲艺人了。当二胡的声音从他唇齿前铛铛啷啷地奏出时,饱经沧桑的歌声很快斜风细雨般飘洒而来――
先说个老天爷亲来也不亲,老天爷他在半虚空。
日月二季东西里转,催老了多少美少年。
八十的老汉花园里站,手抓住花树着泪不干。
问老汉为什么泪流满面,我想老是容易想少难。
花开花败年年有,人老了再不能转少年……
歌者如怨似咽,听众如痴如醉。这一刻,故事的歌手让人们真真切切地领略到了一种深深的民间情怀,闻之无不动容。看到此种情景,天性乐观的井石先生又会适时调整气氛,进一步说明在文明和谐的今天,年长者老有所养,大可不必伤情。于是,又自告奋勇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