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八看”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八看”方法.doc

诗词鉴赏八看 -----从字面把握诗词的主旨情感 黄陂三中 张泽新 诗词的主旨情感是“考纲”明确要求的考点之一,同时也是整体把握诗词,准确解答问题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明确了主旨与情感,也就敲开了诗词的大门,并登堂入室了,为准确地答疑解难增加了重要的筹码。因此,如何快速而又准确地把握诗词的主旨与情感就成了诗词鉴赏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在不断的摸索中发现,仔细阅读卷面,从字面上下工夫,能挖掘出一些要素,促进我们攻克难关。结合自身经验,我总结了一些所谓的规律,简称为“诗词鉴赏八看”。 一看诗题 诗题就相当于人名,长辈给晚辈取名往往寄寓了某种心愿,诗人给诗作取名往往也有着某种暗示,通过诗题,有的说明了时间,有的交代了地点、写作主体(人、物)或事件,因此通过诗题也许能找到读懂诗词的突破口。07年山东卷《出关》 “出关”,二字交代了主要事件,古人出关,往往是由中原内地远赴关外戍守边疆,其间自然少不了背井离乡的不舍与怀乡思亲之情。对照原文“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可以得到应证。同年重庆卷白居易《惜牡丹花》,题目中一“惜”字乃怜惜爱惜之意,为什么“惜牡丹花”?原文“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已作了解释。到此,本诗惜花之将谢的主旨就明确了。 二看作者 熟悉著名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他们的身世、思想历程、主要成就、创作风格,以便知人论“诗”。李白处盛唐时期居多,生性豪放,风格飘逸,杜甫亲历国难,关注民生,风格沉郁;柳永一生无缘仕途,纵情声色,词作凄怨婉约,辛弃疾身处乱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慷慨悲壮。06年北京卷陶渊明《移居》,陶渊明应该是我们都熟悉的一位诗人,他所开创的山水田园诗也是我们了解的。在次基础上解答问题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06年辽宁卷苏轼《东坡》,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几起几伏,但他留给我们的却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放与旷达。在结合词句,我们就能通过那“铿然曳杖声”感受到词人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三看注解 很多诗歌鉴赏题都有注解,对此不能忽略。出题者附注解本就是解开中学生难以打开的某些节从而将难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此时,作为考生正应该有效利用注解为自己答疑解难服务。07年江西卷诗歌高蟾《金陵晚望》、韦庄《金陵图》 ,其中问: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单从诗文本身来看,要想答准,必需一定的功底,对一般考生而言,确属不易,但并非完全不可能答题,因为有注解,题中特别注明“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既然是“晚唐诗人”,他们最可能伤心的就应该是国家的衰亡,再结合原文就不难得出两位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的标准答案。07年海南宁夏卷考刘一止《小斋即事》,刘一止不为学生熟知,回答第9题“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有一定难度。但若细读注解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就回发现“‘忤秦桧’而被罢官”正好与“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联系起来,由此就能推断出作者抒发了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四看意象  意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而诗歌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泛化意义、讽喻意义,尤其是一些常用的意象,大都有固定的寓意,如“折柳”有惜别怀远之意,月有思乡怀亲之意,大雁有飞雁传书之意。06年福建卷李商隐《端居》: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其中“素秋”“ 月”两个意象值得注意,自古言秋多寂寥,秋是清冷凄凉的,月有思乡怀亲之意,“月中愁”正应是思乡怀亲之愁。由此可见诗人营造出了素秋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五看诗眼 人眼是人类心灵的窗户,诗眼也该是诗词意旨的窗户,把握了诗眼也就找到了理解诗词的钥匙。如四川卷考王安石《葛溪驿》,“鸣蝉更乱行人耳”中“乱”字就是诗眼。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乱人耳是假,实则情景交融,抒写诗人的家国之思。另外,前文所叙重庆卷白居易《惜牡丹花》,“惜”字就是诗眼,全诗惜花之将谢的主旨。07年安徽卷陈维崧《醉落魄?咏鹰》,“醉”是诗眼,那是老当益壮、猛气犹存的醉,是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醉。 六看典故 用典是古诗文一种重要的表达技巧,古人常借逸闻典故来表达自己类似的情感。作为高中生应该对逸闻点故有一定的积累,这不仅仅是提高文学涵养,更是有利于对古典诗文的理解和学习。浙江卷吴激《人月圆》,其中两处典故为我们所熟知,其一是“犹唱后庭花”,其二是“江州司马,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