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传动方案的拟定
给定条件:由电动机驱动,传送带速度v=0.84m/s,卷筒直径为D=360mm,传送带主动轴转矩为T=660Nm。两班制工作,工作期限为十年,单向传动,工作连续。
减速器类型选择:选用二级式圆柱齿轮减速器
特点及运用:用于热处理车间零件清洗用递设备,工作速度不高,圆周力不大,所以传递的功率也不会太大。传递设备的工作平稳,转向固定,所以减速箱设计为闭式,箱体内用润滑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最好使减速箱外形和内部尺寸不太大,结构虽然简单但造价不高,生产周期短,效率高。
由此,整体布置如下:
图1.1传动装置简图
二、选择电动机
1.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型式选择
根据一般带式输送机选用的电动机选择,选用Y系列封闭式三相异步电动机。
2.选择电动机容量
1)工作机所需功率
已知工作机主动轴的输出扭矩T=660N·m和传送带运行速度v=0.84m/s,则工作机主动轴所需功率
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设联轴器传动效率,齿轮传动效率(八级精度一般齿轮传动),滚动轴承效率,V带传动效率,卷筒滑动轴承效率,由
因为,所以根据【1】表20-1,取=4kW
3)电动机型号及转速
卷筒转速
为了便于选择电动机转速,先推算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由【1】表2-1、表2-2查得V带传动常用传动比范围=2~4,两级圆柱齿轮传动比范围为=8~60,则电动机转速可选范围为
由【1】表20-1满足条件的有同步转速750r/min、1000r/min、1500r/min、3000r/min 四种,
方案 电动机型号 额定功率(kW) 电动机转速(r/min) 电动机质量(kg) 传动装置的传动比 同步 满载 总传动比 V带传动 单级减速器 1 Y160M1-8 4 750 720 118 16.15 2 8.08 2 Y132M1-6 4 1000 960 73 21.53 2.5 8.61 3 Y112M-4 4 1500 1440 43 32.29 2.5 12.92 4 Y112M-2 4 3000 2890 45 64.81 3 21.60
表2-1相关电动机主要参数
把这四种方案进行比较,方案1转速不宜,电动机质量比较大,传动比也较小;方案4,传动比满足,但是3000r/min的转速有点浪费;方案2相比方案3,电动机质量比较大,显得笨重,综合考虑两种可选方案后,选择方案3比较合适。 选用方案1电动机型号Y112M-4。
三、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及其分配
1.计算总传动比
已知电动机的满载转速和工作机主动轴的转速,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
2.合理分配各级传动比
设为高速级的传动比,为低速级的传动比,为V带的传动比,取=2.5,
则减速器的传动比
则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低速级的传动比为
3.15
高速级传动比为
四、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1.各轴转速
电动机为0轴,减速器高速轴为I轴,中间轴低速轴为II轴,中间III轴,卷筒轴为IV轴,各轴的转速为
2.各轴的输入功率
3.各轴的转矩
将计算结果汇总列表如表4-1
项目 电动机轴 高速轴I 中间轴II 低速轴III 转速(r/min) 1440 576 140.49 44.50 功率(kW) 4 3.65 3.51 3.44 转矩(N﹒m) 26.53 60.52 238.60 738.24 传动比 2.5 4.10 3.15 效率
表4-1各轴运动及动力参数
五、传动零件设计
1.V带传动设计计算
1)确定计算功率
由【2】表8-8查的工作情况系数,故:
2)选择V带的带型
根据、n由【2】8-11选用A型。
3) 确定带轮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
初选小带轮的基准直径。由【2】8-7和8-9,取小带轮的基准直径=90mm。
验算带速
因为5m/s30m/s,故带速适合。
(3)计算大带轮的基准直径。根据【2】公式(8-13)计算
根据【2】表8-9,取标准值为224。
4)确定V带的中心距和基准长度
按计算式初步定中心距=500mm
计算带所需的基准长度
由【2】表8-2选带的基准长度=1550
按计算式计算实际中心距
根据【2】公式8-23,中心距变化范围为500.75—539mm
5)计算小带轮上的包角
6)计算带的根数z
由=90mm和n=1440r/min,查【2】表8-4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夏超英自动控制原理678章答案.doc VIP
- 新目标汉语口语课本1教材-第1单元.ppt VIP
- 太原市2020年(春秋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4 At the farm 单元测试卷(I)卷.doc VIP
- 辐射防护软件:PHITS二次开发_(2).PHITS的基本原理与应用.docx VIP
-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项目五 车辆无法上电故障诊断与排除.ppt VIP
- 2025年食堂餐厅原材料验收标准 .pdf VIP
- 数控广播报警系统PAGA.ppt VIP
- 急性呼吸衰竭(共34张PPT)【34页】.pptx VIP
- 《O2O模式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以森马公司为例》10000字.docx VIP
- 2025年食品原料采购索证验收制度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