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咨询师第三章发展心理学总结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的。
遗传决定论:高尔顿
环境决定论:华生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开始形成但尚未成熟
皮亚杰:
图式、同化、顺应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皮亚杰认知结构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艾里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
心理社会危机: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矛盾
阶段 年龄 主要发展任务 人格特征 婴儿前期 0~2岁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 2~4岁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意志品质 幼儿期 4 ~ 7岁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目标品质 童年期 7~12岁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能力品质 青少年期 12~18岁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诚实品质 成年早期 18~25岁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爱的品质 成年中期 25~50岁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关心品质 成年后期 50岁以后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 智慧、贤明品质 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学》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手的抓握和独立行走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3岁末,婴儿基本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和语法规则系统,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
婴儿的气质按活动特性划分(巴斯):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和社交性
笑:自发性微笑(反射性,不是社会性的)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不区分熟人与陌生人,已属社会性的)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对熟人笑多,真正属社会性的)。
婴儿哭泣的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分离焦虑
依恋(阶段、类型)
自我意识的第一次飞跃:客体我的发展(具有明确的客体我认识,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发他人,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有促进认知、体现创造性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体质。
象征性游戏(幼儿);规则性游戏(童年)
游戏的社会性发展:非社会性游戏;平行游戏;社会性游戏(协同游戏;合作游戏)
幼儿后期的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
幼儿词汇的发展:词汇量的增加;词汇范围的扩大;词义的深化
幼儿期掌握词汇的特点:词义笼统含糊;词义所指非常具体;词义的概括性逐渐增加
幼儿理解句子的策略:语义策略;语序策略;非言语策略
自尊:
第一逆反期:父母
认同:年长者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学龄儿童的记忆策略:复诵策略;组织策略;系统化策略;巧妙加工策略
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有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守恒。脱自我中心化
延迟满足
道德认知发展(皮亚杰、对偶故事):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前道德阶段:只看行为结果
他律道德判断阶段(道德实在论):判断受自身以外标准支配,重结果不看动机
自律道德判断阶段(道德相对论):判断受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支配
道德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侵犯行为)
欺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攻击行为
同伴交往儿童的人气特点:受欢迎的儿童;不受欢迎的儿童;受忽视的儿童
第五节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
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抽象思维推理能力显著发展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
情绪变化特点:烦恼增多;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自我中心性:独特自我。假象观众。
第二逆反期的表现:
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硬抵抗、软抵抗、反抗的迁移。
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
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青年期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二元论;相对性;约定性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中年期思维发展的成熟性的主要表现:(一)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 相对性 变通性 实用性 最佳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辩证逻辑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