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食品卫生基础教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食品卫生基础 教学要求 掌握常见的食品污染及其预防(生物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 掌握各类食品的卫生要求(蔬菜、水果、肉、蛋、奶及加工制品) 掌握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和管理(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化学性中毒) 第一节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被外来的、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所污染。 引起食品污染的物质称为食品污染物。 引起污染的原因: 1)环境介质污染:水、大气、土壤。 2)食品污染:生产、种植、包装、运输、储存、销售和加工等。 生物性污染 包括食品被微生物、寄生虫和昆虫引起的污染。 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和细菌毒素、霉菌和霉菌毒素等,微生物污染是食品中最常见的,污染范围最广泛,危害也最大; 寄生虫污染:包括寄生虫和虫卵,常见的寄生虫有蛔虫、线虫、绦虫、囊虫、吸虫、旋毛虫及其这些虫的卵; 昆虫污染:主要是粮食中的甲虫、螨虫、鳞翅目的蛾类以及动物性食品和发酵食品中的蝇蛆等。 化学性污染: 食品受到各种有害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 包括来自工业生产中的“三废”产生的有害金属污染,如汞、镉、铅、砷等对食品的污染; 农药、兽药使用不当造成的农残和兽残污染; 不合格的食品包装材料、容器、食品添加剂等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有害塑料单体、低聚物、聚合物分解产物、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等污染; 还有食品生产中一些非法添加物造成的污染,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果冻老酸奶) 物理性污染: 主要来自于多种非化学性杂物 食品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发生杂物污染和食品掺杂掺假; 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生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排放; 核爆炸、核废物的污染。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 1、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或化学反应的作用而引起食品成分感官性状发生改变,并失去食用价值的一种变化。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1)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2)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紫外线、氧 (3)微生物 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 (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 食品腐败变质实质上是食品中的营养成的分解过程,其程度常因食品种类、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其他条件的影响而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一般采用感官、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四个方面的指标。 1)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 蛋白质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再通过脱羧基、脱氨基、脱硫作用,形成多种腐败产物。 在细菌脱羧酶组氨酸、酪氨酸、赖氨酸、鸟氨酸脱羧生成组胺、酪胺、尸胺和腐胺,尸胺和腐胺有恶臭味。 在细菌脱氨酶作用下氨基酸生成氨,进而与甲基生成一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 色氨酸脱羧、脱氨生成吲哚和甲基吲哚,有粪臭味。 含硫氨基酸脱羧生成恶臭的硫化氢。 蛋白质腐败的鉴定指标 A、感官指标 是当前最为敏感可靠的的指标(外形、颜色、气味) 由于蛋白质分解,食品的硬度和弹性下降,组织失去原有的坚韧度,以致各种食品产生外形和结构的特有变化或发生颜色异常,蛋白质分解产物所特有的气味更明显。 通过嗅觉可以判断食品是否有极为轻微的腐败变质,人的嗅觉就能敏感地觉查到有不正常的气味产生,如氨、三甲胺、乙酸、硫化氢、乙硫醇、粪臭素等具有腐败臭味,这些物质在空气中浓度很低时,便能察觉。 B、物理指标 主要是根据蛋白质分解时低分子物质增多的现象,可采用食品浸出物量、浸出液电导度、折光率、冰点下降、黏度上升及pH等指标。 其中肉浸液的黏度测定尤为敏感,能反映腐败变质的程度。 C、化学指标 ①挥发性碱基总氮 氨与一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具有挥发性和碱性,称为挥发性碱基总氮。 挥发性碱基总氮(TVBN)是指食品水浸液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 挥发性碱基总氮与食品腐败变质程度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一般在低温有氧条件下,鱼类挥发性盐基氮的量达到30mg/100g时,即认为是变质的标志。 ②二甲胺、三甲胺: 在挥发性盐基总氮构成的胺类中,主要的是三甲胺,用于水产品鱼虾的鉴定,新鲜鱼虾等水产品中没有三甲胺,初期腐败时,其量可达4mg~6mg/100g。 ③K值(Kvalue): 指ATP分解的低级产物肌苷(HxR)和次黄嘌呤(Hx)占ATP系列分解产物 主要适用于鉴定鱼类早期腐败。 若K≤20%,说明鱼体绝对新鲜; K≥40%时,鱼体开始有腐败迹象。 D、微生物指标。 主要是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值。一般食品中的活菌数达到108cfu/g时,则可认为处于初期腐败阶段。 2)食品中脂肪的酸败: 食用油脂与食品脂肪的酸败受脂肪酸饱和程度、紫外线、氧、水分、天然抗氧化物质以及食品中微生物的解脂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食品中的中性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可进一步形成酮和酮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形成过氧化物,进一步分解为醛和酮酸,这些产物都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