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文学(一)精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与黑》艺术特色 a.传记小说 “在轶事中刻划个人,在传记中表现时代”(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法国的浪漫派》)。 英雄传记 勃兰兑斯谈道:“他们有着某种真正的、虽被歪曲了的英雄主义,有着某种振奋情绪的渴望的力量;而在经历考验的时刻,他们却表现出比大多数人有更高贵的感情和更坚强的心灵。”(《法国的浪漫派》) 于连:平民反抗英雄 于连是个头脑敏锐,意志坚强,高傲自尊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崇拜拿破仑。因为在拿破仑的时代,坚强的个性可以不凭门第和财产而发挥自己的才能。他满怀英雄气概,充满英雄幻想,却生不逢时,生活在王政复辟时期。尽管他用尽种种手段想打入上流社会,然而都失败了。当他发现他的种种追求都毫无意义时,他放弃了卑鄙的手段,不愿向现实社会妥协。他不顾别人的解救,毅然选择了死。 法庭答辩 于连临死前的法庭答辩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的力量,他说:“先生们,我没有荣耀属于你们那个阶级,你们可以看见我是一个乡下人,不过对于自己处境的微贱,敢作反抗的举动罢了。……我决不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我在陪审官的席上,没有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只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级的人。” 英雄的双重人格 斯丹达尔的英雄人物都具有双重人格,他们追求真理,却又为反动势力效劳;他们正直善良,却又以虚伪的面目出入贵族社会。 例如,于连参加保皇党的秘密会议,为保皇党送信。 b.心理描写 斯丹达尔擅长心理描写,这是他塑造人物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人物成功的一大因素。 自卑与自尊的矛盾 他忽然间,高声大叫,热情在于连的心里控制不住,沸腾起来了。“我呀,一个贫穷的乡下人,我居然得到一个贵妇人的爱情的告白。”他一面竭力抑制他的快乐,一面说道:“至于我呢,我没有向她说过我爱她。” 内心独白 第45章的整个描写,都是于连的内心独白,他一晚上都在考虑要不要去和玛特尔约会,内心十分矛盾。 他想:“不赴约便是怯懦”,继而想,“如果这是个迷人骗局……”,接着又责备自己不该怀疑,“我破坏女人的名誉!啊!万万不可以的。”最后,作者用一句简单的话结束了这一章:“这真是一个恐怖的夜晚。” c.政治倾向 他在《红与黑》里写道:“若是你的人物不谈政治,那就已经不是1830年的法国人了,你的书也就不再是一面镜子,像你所要求的了。” 爱伦堡:“斯丹达尔描写爱情、野心和犯罪的时候,从来不曾忘掉过政治。”(爱伦堡 《斯丹达尔的教训》,引自《阿尔芒斯》译者序,花城出版社,1984) 《红与黑》书名的政治象征 《红与黑》的书名充满政治象征。关于“红”与“黑”的含义,有多种解释。 ①“红”象征革命,“黑”象征教会。 ②“红”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黑”代表复辟时期。 ③“红”象征法国的红军装,“黑”象征教士的黑袍。 ④“红”象征热情,“黑”象征阴谋。 ⑤“红”象征于连向德·瑞那夫人开枪,血染教堂,“黑”象征玛特尔身着黑色丧服,吻于连被砍掉的头。 d.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e.富于戏剧性。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 概述(一) 主要内容 一、 十九世纪中期文化 二、 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三、 法国文学 一、 十九世纪中期文化 工业化、科学技术、社会哲学思潮、写实主义绘画都对现实主义产生了很大影响。 现实主义源流 a.“现实主义”(realism)是从中世纪经院哲学借来的批评术语“实在论”,又译“唯实论”; b.美术概念 19世纪50年代,法国画家库尔贝; c.文学批评概念 d.理论溯源:古希腊“模仿说” 。 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 库尔贝(1819—1877)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 在画展目录上发表宣言:“像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出我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一句话,创造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 《奥尔南的葬礼》 库尔贝《筛麦妇女》 杜米埃《1834年4月15日特朗斯诺宁街的屠杀》 文学批评概念:现实主义 1856年,批评家杜朗蒂(1833—1880)创办了名为《现实主义》的杂志,发表了库尔贝的文艺宣言,主张作家要“研究现实”,如实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美化现实”。 1857年,小说家尚弗勒里出版了以《现实主义》为名的论文集。 古希腊“模仿说” 亚理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存在三种不同的摹仿现实的方式:“像画家和其他形象创造者一样,诗人既然是一种摹仿者,他就必然在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去摹仿事物,照事物的本来的样子去摹仿,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摹仿,或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