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弟兄》的症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弟兄》的症候

浅析《弟兄》的症候   摘 要:《弟兄》在整个鲁迅作品和鲁迅研究中历来不受重视,即使有也往往从批判国民性的角度入手,但却很少结合鲁迅的生平去深入地分析作品的独特之处。本文试图从蓝棣之先生提出的“症候式分析”对《弟兄》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发现文本中存在的悖逆、反常,在探索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的过程中寻找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意义。 中国论文网 /6/view-7144304.htm   关键词:兄弟失和;症候;梦境;白帝城   症候式阅读最初是阿尔都塞在研读马克思理论著作时使用的,他强调不仅要阅读原著中“看得见的原文”,即明白记载的字字句句;而且要读“没有说出来的东西”,即埋藏于字里行间空白之中,不直接表达,但又通过一系列“症候”体现出来的东西。这些症候主要表现为文本中的“沉默”、“空白”、“沟壑”等。之后蓝棣之在他所著的《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中将这种症候式分析运用到具体作品分析上,有相当独到的见解。笔者试图运用这种理论去寻找《弟兄》中隐藏的“症候”,解读文本背后隐藏的话语。   《弟兄》写于1925年11月3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2月10日北京《莽原》半月刊第三期。而在此之前的1923年发生了对鲁迅一生影响至深的家庭变故,那就是兄弟失和。周作人和许寿裳曾证实《弟兄》的许多情节实际上是真实发生过的,所以这篇小说带有很大程度的自叙传色彩。张沛君的身上有鲁迅的影子,从张沛君的人物形象和相关情节的设置,我们能发掘一些鲁迅试图隐藏或者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症候”。   症候之一――梦境。张沛君在等待医生来为其弟诊断期间,因害怕靖甫得的是猩红热,有一段心理描写:“那么,家计怎么支持呢?靠自己一个?……自己的三个孩子,他的两个,养活尚且难,还能进学校去读书么?”①在下文的梦境描写中,因荷生哭闹着要上学“他看见自己的手掌比平常大了三四倍,铁铸似的,向荷生的脸上一掌批过去”②。但是据周作人在《鲁迅的青年时代》一书中回忆“事实上他(鲁迅)也对我曾经说过,在病重的时候我怕的不是你会得死,乃是将来须得养你妻子的事。”③1923年兄弟失和之前,周作人确有两子,但孩子的教育经费却不是最大的开支。那时候他们在北京八道湾过着大家庭的生活,鲁迅的工资除了香烟钱和零用花销外,其他都交给周作人的老婆羽太信子管理。周海婴说羽太信子“在生活上,她摆阔气讲排场,花钱如流水,毫无计划。饭菜不合胃口,就撤回厨房重做。她才生了两个孩子,全家雇佣的男女仆人少说也有六七个,还不算接送孩子上学的黄包车。孩子偶有伤风感冒,马上要请日本医生出诊。日常用品自然都得买日本货。”④即便周海婴的回忆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我们也还是能看出羽太信子对于钱的挥霍在当时的经济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鲁迅所担心的“将来须得养你的妻子的事”,也并非毫无来头的。但在这篇小说中,鲁迅却只是提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丝毫没有涉及靖甫妻子的问题,这不能不使我觉得奇怪。很多研究资料都证实了羽太信子在鲁迅兄弟失和事件中难逃干系,而鲁迅曾因此愤怒地使用过“宴之敖”这样一个奇怪的笔名。鲁迅解释这个“宴”字从上向下分三段,即:从家、从日、从女;而“敖”字,从出、从放。即是说:“我是被家中的日本女人逐出的。”所以说羽太信子才是鲁迅心里的噩梦,但奇怪的是在作品的梦境中却不曾出现她的身影。   蓝棣之说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够在好几个层面上进行。作家说出了什么样的意思,是一个层面,作家到底想说什么,是一个层面;作品在实际上具有什么样的含义,它象征或暗示着什么,是一个层面,而作家没有明确察觉到他想说什么或者说了些什么,又是一个层面。而这个没有明确察觉的意向,其实在很深的地方左右着作家的创作,甚至成为作家创作的潜在动因。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说:“中国家庭,实际久已崩溃,并不如圣人之徒纸上的空谈。”这是《弟兄》中作家说出的意思;作品实际上具有的含义是批判金钱关系下的人性;而作家没有明确察觉到的他想说什么或者说了什么的,就是他对于昔日兄弟情谊的缅怀,这或许就是他创作的潜在动因。   因此笔者猜想:鲁迅在小说中之所以不提及弟妹,而是避重就轻地担心孩子的教育经费,是因为兄弟失和事件在鲁迅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痕,为此备受误会,他尽量不去揭开那段不堪回首的伤疤,以免再次招惹非议。绕开羽太信子,或许能更好地对周作人发出希望和好的讯号。毕竟作品中靖甫生病,张沛君辛苦奔波照顾都是鲁迅与周作人的亲身经历。周作人提到:在生病期间,会馆中连便器也没有,小便使用大玻璃瓶,大便则用放倒的凳子,“有好多天都由鲁迅亲自拿去,倒在院子东南角的茅厕去。”常人看了大概都会勾起温馨的回忆而感动,何况是当事人呢?   症候之二――白帝城。《弟兄》以靖甫生病为线索,刻画弟弟生病在张沛君心里和梦里导致的一系列变化,揭露经济因素加速旧家庭制度的崩溃。故事本是比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