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朱自清散文意境的艺术特色
浅谈朱自清散文意境的艺术特色
【摘 要】朱自清的散文文笔清新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的每一篇散文都是一种意境的展现,他细腻的观察、巧妙的比喻、艺术的构思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尤其是他对于意境的表现。
中国论文网 /7/view-7140625.htm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意境美;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3.33 nbsp; nbsp; nbsp;文献标志码:A nbsp;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282-01
朱自清的散文很早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依稀记得初中时候学过的《背影》、《春》,高中时候学过的《荷塘月色》、《绿》,后来又陆续接触了他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T》等许多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这些作品也代表了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每次读到他的散文都会被作者清新脱俗的语言以及优美如画的景物描写所吸引,陶醉在他优美的散文里就如同进行了一次美丽的旅行,览尽世间美色。
我们经常提到意境,可到底什么才是意境呢?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我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唐诗宋词中特别强调意境的表现。意境要靠情与景来表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情与景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我们熟知的一篇情与景融合最佳的典范文章。这篇文章开头,作者便点名了自己的写作心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文中作者描写了月色下的荷塘,又描写了荷塘上的月色,整篇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之情,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篇描写了月下荷塘的很多景象,但都紧扣主题“淡”字,呈现出了一种淡泊宁静之美。薄薄的?i雾、微微的风、缕缕的清香、淡淡的月光,荷花和荷叶淡雅的颜色、隐隐约约的远山,这些景物都给人以清淡之美,水里的蛙声、树上的蝉鸣虽都是烦躁的,但是更能够反衬出周围环境的宁静。巧用酣眠与小睡的比喻,这些情景也都交融在一个“淡”字上。作者极力描写周围环境淡淡之美,用这种淡泊之美反衬出自己排解不出的烦闷心情。从《荷塘月色》中读者可以看出,每一个作者描写的景物都是跟作者的感情密不可分的。从见到月下荷塘开始时的喜悦,到离开荷塘后淡淡的哀愁,都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统治对知识分子精神上的重压,这是他们不能直接表达的内心感受,透露着作者对光明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消极反抗。作者很想超脱现实,但却又无法摆脱内心的矛盾,此时的朱自清内心是极度的苦闷和彷徨。
读完了《荷塘月色》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朱自清的《绿》,这篇文章也是朱自清笔下展现情景交融的名篇。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联想突出了描写对象的特征,并且将自己内心的感觉和印象灌注其中:“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作者在描写梅雨潭水的时候抓住了潭水闪闪迷人的绿这一特点,用四个容易引起人们美丽联想的巧妙比喻来刻画“绿”的清明、鲜嫩、柔软、纯净这些特点,这些比喻都具有美好的品性,因而我们读起来也会感到梅雨潭的绿是那样的亲切可人。接着作者又用人们比较熟悉而又与梅雨潭的绿比较近似的事物做了比较,从而让读者在可想的范围内将梅雨潭的绿色描绘得更加准确而细腻。《绿》这篇散文在最后写到“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进行了丰富的想象,使读者在虚实相生的描写中获得了更加深广的意境享受。
朱自清的作品都能将情与景巧妙地结合,这样就更有益于意境的表达,使我们在阅读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染与享受。每每读到朱自清的散文,我都不禁会慨叹一个男作家怎么会具备这样清新优美的笔法,他细腻的观察、巧妙的比喻、艺术的构思都值得我们去效仿和学习,表现在他每一篇散文里的意境美更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参考文献:
[1]朱自清.朱自清散文选集[M].天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