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市2009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doc

《山东济宁市2009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济宁市2009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doc

山东济宁市2009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 1本试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在指定位置。 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者加1——5分。 【友情提示】沉着冷静 相信自我 把握时间 慎思精答 祝你成功 积累与运用(共15分)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分) 对高尚道德的不懈追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níng聚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我们迎接严竣挑战、不断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 懈______________ níng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 按要求填空。(6分) 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_。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论诗》中表达诗人赵翼期盼文坛盛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人很喜欢写柳,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含“柳”字的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在句中横线上填上衔接恰当的一句话。(2分)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2分) 2009年4月25日至29日,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的济南、青岛和曲阜成功举办。这届书博会营造了倡导读书、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浓厚氛围。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学校想举办一次读书活动。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主题语。(2分) 名句: 主题语: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11题。 (一)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分) 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3分) (二)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21题。 (一)率真孔子 张期鹏 我读孔子,感受到的是他的率真。 在无数个深夜,我坐在桌前捧读《论语》,感觉这个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就坐在我的面前。他的深邃目光,穿越2500多年的沧桑岁月,慈祥地注视着我。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站起身来,慢慢地走向不可知的远方。我的眼前,顿时幻化出一片烂漫的充满书香气息的杏林。 我的思绪在漫长的时间隧道里穿梭,眼前的场景在变换,仿佛又回到了2500多年前的某一天。那一天,孔子把他的弟子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召集到身边,让他们尽情地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子路说完,他只是微笑了一下;冉有和公西华说完,他没有表示任何意见,但似乎皱起了眉头。轮到曾点了,他在老师的鼓励下轻声说道:“莫春着,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这一段轻声地描绘,引来了孔子高声地感叹和赞许:“吾与点也!” “只有曾点的说法符合我的心愿啊!”孔子的感叹和赞许,至今依然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扉。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把他打扮成一个不苟言笑、循规蹈矩,而且一开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闭口就是“仁”、“礼”、“忠恕”、“孝悌”之类的“至圣先师”,殊不知他始终怀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童心童

文档评论(0)

uqx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