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区常见健康问题 2011 常见症状 发 热 发热机理 致热元作用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 外源性致热元 病源体及其产物 炎性渗出物及无菌坏死组织 免疫复合物 多糖体成分,多核苷及细胞因子 内源性致热元 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其体温调定点上升,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向引起发热。 病因及分类 1。感染性 1 . 感染性发热 2. 非感染性发热 a. 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 b. 变态反应 c.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d. 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病 e.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f.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 发热的分度 低热: T 37.3----38℃ 中度发热: T 38.1----39℃ 高热: T 39.1----40℃ 超高热: T41 ℃ 热型及其临床意义 稽留热:大叶性肺炎,伤寒等。 驰张热: 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间歇热: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波状热:布鲁氏菌病 回归热:回归热。何杰金氏病,周期热。 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等。 伴随症状 寒战 结膜充血 单纯疱疹 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出血 关节肿痛 皮疹 昏迷 头晕 常见以下原因: 1.躯体因素 (1)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动脉硬化、血栓栓塞;血管炎引起的小动脉病变,颈动脉窦过敏等。 (2)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胰岛素或降糖药等引起的低血糖等。 (3)血液系统疾病:慢性贫血、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各种急性出血等。 (4)呼吸系统疾病:气胸、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部疾病等。 (5)感染性疾病:各种感染。 (6)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7)眼、鼻、口腔疾病:屈光不正、复视、眼压异常(青光眼)、配戴眼镜不适、视觉疲劳、龋齿、慢性鼻窦炎等。 (8)其他:直立性低血压、尿毒症及各种药物因素等。 头晕常见原因: 2.功能性因素 过度疲劳、焦虑症、抑郁症、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癔症、疑病症、过度换气和呼吸性碱中毒等。头晕还见于应激状态、情感障碍。 【诊断思路】 辨别病人是眩晕还是头晕。 询问病史: 包括各系统疾病史、用药史、烟酒嗜好、饮食习惯和生活应激事件等。头晕常有原发病,使用某些药物。70%头晕是由心因性.如情感障碍.正在经历的应激事件也可引起,有一些是和躯体疾病并存的情况。 体格检查: 眩晕病人常见眼球震颤,而头晕病人一般无,但可存在原发病相应的体征,如高血压、体位性血压改变、心率慢、贫血体征等。遮蔽患眼头晕消失,常提示眼部情况。眼底检查可帮助发现动脉硬化以及一些眼部病变。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粪隐血、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常可找到有价值的证据。必要时可考虑影像学检查,甚至创伤性检查 【处理原则】 首先应该仔细进行鉴别诊断,如系躯体疾病所引起的头晕,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 头晕作为心身疾病常见的症状,全科医生即可指导病人自行进行应激管理,如放松 训练、静坐等,还叮为其实施生物反馈、催眠等心身治疗,提供社会支持,帮助增加控 制的感觉,调整其应对方式等。 药物引起者需停药或换药。直立性低血压者需避免突然改变体位。烟酒嗜好者需提 供戒除的咨询和支持。浓茶、咖啡也是要注意的问题。 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者除提供心理行为干预外,可考虑给予苯二氮革类药、抗抑 郁药等,严重者应转诊至精神科医生处诊治。 眩 晕 眩晕是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障碍,是一种运动错觉,病人感外周景物或自身在 旋转、摇晃或移动。眩晕的伴随症状常有站立不稳、倾倒、眼球震颤、指物偏向、面色 苍白、恶心、呕吐、出汗和血压变化等。 【诊断思路1】 1.周围性眩晕 (1)梅尼埃病: (2)迷路炎: (3)前庭神经元炎: (4)内耳药物中毒: (5)其他:如位置性眩晕,老年性眩晕,晕动病等。 【诊断思路2】 2.中枢性眩晕 (1)椎一基底动脉供皿不足: (2)听神经瘤: (3)其他:如小脑、脑干病变、第四脑室肿瘤 3.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眩晕 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低血糖及一些眼科疾病亦可导致眩晕。 【处理原则】 1.对症治疗 2.支持治疗 3.病因治疗 4. 及时转诊: 如病人表现单侧听力损害,或颅内高压症状,或有颅内感染征象及其他系统器质性病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