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動物體內的資訊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動物體內的資訊網

5動物體內的資訊網 仔細觀察周遭各種動物,可以發現牠們展現各式各樣的行為,這些行為主要是透過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的作用,感受到來自身體內外環境的刺激,進而協調全身各部位的活動,以適應環境的變化,並維持生存。 活動5-1 人體的感覺與感覺疲勞 5-3-1 動物的神經構造 5-3-2 人體的神經系統 5-3-3 人體的神經傳導途徑 活動5-2 反應時間的測定 5-4-1 腦垂腺 —— 內分泌系統的總指揮 5-4-2 甲狀腺 —— 調節發育和細胞代謝 5-4-3 副甲狀腺 —— 調節血液中鈣的恆定 5-4-4 腎上腺 —— 啟動在壓力狀態下的生理反應 5-4-5 胰島 —— 管理細胞對養分的利用 5-4-6 性腺 —— 分泌性激素 本節中,我將學習到 ■多樣化的動物行為 ■動物由於本能或經由學習而展現特定的行為   當動物感受到身體內、外的環境出現變化,所產生的各種反應,稱為動物行為。隨著地球環境不斷的變動,生存其間的動物發展出占有棲息地、尋找食物、逃避敵人和追求配偶等種種適應環境的行為(圖5-1)。   動物的各種行為,有的隨季節而有所差異,例如生活於溫帶的蛙、蛇會冬眠;又如黑面琵鷺,隨著季節改變而集體遷移。有些動物則在不同發育階段展現不同的行為,例如鮭魚的洄游、初生的小雁鴨表現「印記」的行為。   諾貝爾獎得主馮孚立(Karl von Frisch, 1886~1982),以研究「蜜蜂舞蹈」聞名。1945年,他首次發表他的發現。他發現採完花蜜的蜜蜂回到蜂窩後,都會和蜂窩內其他的蜜蜂跳舞。蜜蜂能跳一種一面走一面擺動屁股的舞,因此,他稱這種舞蹈為「擺尾舞(waggle dance)」。長期觀察之後,馮孚立發現蜜蜂藉著舞蹈傳遞蜜源與蜂窩的距離。蜜源距離愈遠,蜜蜂擺尾的時間愈長,而且擺尾時發出的嗡嗡聲愈久。日常生活中,你曾經觀察過哪些動物反覆出現的行為?請舉例,並且說明這些動物反覆出現的行為可能代表什麼意義? 蜜蜂的舞蹈  動物行為受到遺傳與環境的影響,其中 與生俱來,不須學習,也比較不受 環境影響的行為,稱做本能,例 如昆蟲的正趨光性(圖5-2) 、候鳥遷徙(圖5-3)、螢火蟲藉著同種之間獨特的發光方式尋找異性等。   然而,有些行為必須經過學習,例如黑猩猩使用工具來獲得食物(圖5-4),幼獅在遊戲中練習打鬥與狩獵等。動物具有的學習能力,通常和腦部發達的程度有關。   除了個體的行為之外,許多動物生活在群體之中,必須和同伴相互溝通,才能分工合作,例如螞蟻彼此輕拍觸角(圖5-5),黑猩猩利用表情、手勢和聲音,都是動物用來溝通的方式。 1. 下圖中的動物,正展現著牠們常有的行為,例如求偶、逃避捕食者,宣示主權或恫嚇、通訊等等。你覺得圖片中動物展現的行為各表達什麼意義? 2. 我們無法用人類的語言與動物溝通,在詮釋動物的行為時,你覺得應該注意些什麼? 第一眼的重要 ── 印記(印痕)   諾貝爾獎得主勞倫茲(Konrad Lorenze,1903~1989),在動物行為學上的貢獻很多。1935年,他提出印記(imprinting)的發現,便是其中之一。「印記」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方式,通常僅有一次經驗(或最多數次),便會永遠留在腦海中,產生終身的行為影響。例如有些雁鴨從蛋殼孵出來時,會將牠看到的第一個會動的東西當成媽媽,且透過追隨的行為表現這種偏好;還有,一些雁鴨印記第一次聽到的聲音,將它當成媽媽的聲音。 雁鴨會印記所看到第一個會動的物體為「媽媽」,並追隨牠。 本節中,我將學習到 ■ 動物察覺外界變化的構造 生活在多變的環境中,動物能夠接受來自環境或體內的訊息,以得知體外、體內各種狀況和變化,並產生適當的反應。昆蟲的觸角、複眼(圖5-6),以及人的眼、耳、鼻、舌、皮膚等,都含有受器,能夠幫助動物感受來自外界的刺激。   眼睛可以接受光線的刺激,並將訊息傳送到腦而引起視覺。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動物,兩眼位在面部前方,藉此所產生的雙眼視覺,有助於判斷物體的形狀與距離;魚類、牛、羊等動物,眼睛位於頭部兩側,則能夠觀察到較廣的視覺範圍。 圖5-6 昆蟲的觸角、複眼,都含有受器。  日常生活中,雙眼視覺對人類的哪些行為具有特別重要的功能?   動物的聽覺受器大多位於耳朵,可以幫助動物接受聲音的刺激。蝙蝠、海豚和鯨甚至能夠發出超聲波,利用回聲定位來測知獵物的距離、方向,以及障礙物的所在(圖5-7)。   哺乳動物的鼻腔或昆蟲的觸角則具有嗅覺受器,可接收氣味分子的刺激,協助動物接受來自同類的訊息或尋找食物。人們培訓緝私犬,就是運用牠們敏銳的嗅覺,來達成查緝毒品的任務。   大多數脊椎動物的味覺受器位於舌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