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烙画资料.doc
?
烙? 画? 之? 最
?
???
?
?这仅是我个人收集的资料,绝是管窥之见。世界之大,藏龙卧虎,历史之悠久,名人辈出。诚望有识之士提供更多的烙画之最或修改现有的烙画之最。这对研究烙画的历史渊源,进行艺术交流无疑是一种好的形式。提供的资料必须有实物照片、文字的出处或具有实际考查价值的线索。
?
最早的烙印文字
?
??? 寻本溯源,早在商周以前,人类就有了熨烙活动。我国已故著名文字学家康殷先生撰写的《文字源流浅说》第五章中曾详细论述了熨字的演变过程:
?“?????????????? 《? 金文编》释为?,? 象 把 形?? 物置于火上加热,以熨人背之状,如(图1)手持械以烧,? 手形作示非徒手,如(图 1)②,愚释为篆文 ,本象古代火烙疗法,即《史记.扁鹊……列传》所 ?
说的‘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熨两肋下。’又见《韩非子》‘上古之时……按抚毒熨’的熨字。形象石块,旧籍论记医事,多见‘石’字,殆皆烫具。…由治病转为治人者,又由熨烙人转为熨平缯帛。……”
?
?? 图1
?
??? 由此推断熨烙活动早于文字之前,但这种熨烙活动是否会产生熨烙的痕迹呢?这就靠每个人去联想了。我认为这种熨烙活动对熨烙的痕迹会产生必然的联系。那么这种痕迹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人们的记事符号或简单的图形。是一种由无意识艺术行为转变为简单的意识艺术行为。
?
最早的烙印工具
?
??? 汉代的烙马印是迄今知道的最早的烫具。在邓散木著的《篆刻学》中曾介绍:“古印有极大者,其上多附直钮,就印文以观,意为烙马或钤于廪粟之用,大都以铁为之。》(图 2)
????? 图2
?
??? 关于烙马印,史书《北史》卷三《魏孝文帝记》中说:“延兴二年(公元472年)五月,诏军警给玺印传符,次给马印。”在《唐六典》中更有详细记载:“凡外牧进良马,印以三花飞凤云字为志焉。细次马送尚乘局者,于尾侧依左右间印以三花;其余乘马送尚书者,以凰字印印右髆”。“凡在牧之马皆印,印右髆以年辰,尾侧以监名。”(尚书,官名。髆,肩膀,肩胛。)
??? 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汉墓出土的漆匜等器物上发现烙印戳记。这些烙印戳记标示的是漆匜的产地,是汉初蜀郡成都市府作坊手工业的制品。这就为传说汉代蜀地曾出现烙花筷子和烙画工艺品提共了有力的证据。
?
最早的烙画文献
?
??? 关于烙画最早的史书记载,见诸于晚清末年李放编著的《中国艺术家征略》一书,内容是“征引各家论说,以记历代手工艺人为主。”书中记载:“张崇 唐代名画工。擅长烙画,人称巧人张崇”。因古人烙画用炭条,故也称“炭画”。据载张崇腰带铰具,每一胯如钱,灰画烧之,见火即隐起,作鱼、龙、鸟、兽之形,莫不悉备。》
??? 这里的“铰具”大概就是烙画的工具。
清嘉庆丁卯锓版印行? 道光辛巳年重印《双藤书屋》有序“罗云山人火画歌”:
“赵城籍班禄,别号罗云山人,工火画,深浅阴阳,毫厘可辩,山水人物,翎毛花卉,具有生气。今老矣而技益工,已巳秋为平定李丈(培荣)作枯木竹石一帧,萧然意远,……
??? 《中国艺术家征略》还记载:古今诸美术家“张王贤火笔竹器,皆名闻朝野,信今传后无疑也。”
1984年〈河南二轻信息报〉介绍南阳烙画,据考证: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由擅长绘画的南阳人士赵绘三初试而成。后经历代艺人的继承,使这一传统工艺得以流传。
??? 由此可知,在清末烙画已初具雏形。但百余年来由于社会的局限,烙画却没有太大的发展。1987年编《词海》艺术分册对烙画是这样介绍的:“烙花,也叫烫花。中国民间工艺品之一,用烧热的铁扦,在扇骨,梳篦,葵扇或木制家具上烫出各种人物,花卉等纹样。以河南南阳所生产的较为著名。”《词海》记载的不十分准确,但证明编篡《词海》之前,烙画在全国还没有普及,其工艺,题材和创作水平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水平阶段。
?
中国最早的烙画作品
???
?? 1984年,我作为某报社记者曾采访过河南南阳烙花厂,厂长特许我参观了烙画车间和烙画陈列室(当时烙画属特殊工艺,不对同行开放)。我有幸参观了我所见到的中国保存最早的烙画,就其烙画内容和品质,象是民国时期的烙画,最早不过清朝末年。三十年过去了,不知这些烙画作品是否还存在?
?
最早的现代烙画作品
???
???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开展“三忠于”活动。将中华民族所有的艺术形式都运用到这个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之中,各显其能,大献“忠心”。上百年的南阳烙画绝技亦在这风糜全国的“献忠心”活动中流传于民间。
196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某部偶然得到一块木板烙画,据烙画作者称,他的师傅就是河南南阳烙画厂的,烙画技法是从那里学来的。部队立即组成了烙画组,专门研究烙画艺术。首先组织电器工程师,对南阳烙画工具进行革新。经过多次试验,研制成功专用于烙画的电压器和电烫笔。同时组织美术工作者,研究烙画技法。在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