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摄食行为感觉基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鱼类摄食行为感觉基1.doc

鱼类摄食行为的感觉基础Wunder(1927)系统开展该领域研究工作 来,至今已积累大量研究资料。特别是在前苏联,鱼类行为与感觉的研究在其鱼类学学科中占有显著地位。目前,虽然已有不少综述论及某一种感觉在鱼类摄食行为中的作用,但缺乏对多种感觉在鱼类摄食行为中共同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系统总结。 Ⅱa 0B和KacyM:q~t论述鱼类觅食过程中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的先后替代及食物识别、定位可靠性的保证机制。本文着重介绍不同生态习性鱼类摄食行为的感觉基础及其感觉模式的一般规律。 1 食浮游生物鱼类 1.1 利用视觉白昼摄食 食浮游生物鱼类一般生活于水体中上层,鱼的活动性随照度的增加而增强,银汉鱼和竹荚鱼是典型的白昼集群鱼类,在白昼高照度条件下摄食,这些鱼的视觉在摄食时具有主导意义,通常被称为“视觉鱼类”。太平洋竹荚鱼的摄食强度在低照度时仅能摄食通常照度下的一半数量的卤虫,而在黑暗情况下则完全不能摄食。美洲红点鲑和湖红点鲑幼鱼在50-1400lx照度范围时摄食正常,而在l0-501x照度范围则摄食强度下降。上述食浮游生物鱼类的摄食活动均依赖于特定的照度水平,说明视觉对这些鱼的摄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1.2 利用化学感觉夜间滤食 有些食浮游生物鱼类可以在夜间或黑暗中摄食,但仅能以滤食方式进行,嗅觉对饵料化学刺激可用于探测饵料密度,能诱导滤食反应。如大西洋鲱和白鲢一样都能够在黑暗情况下用滤食方式摄食。 1.3 利用特化视觉夜间捕食大型浮游动物 另一些食浮游生物的鱼类仅在夜间到水的表层摄食,可选择单个的浮游动物,而不是通过滤食方式进行摄食的。研究表明其视网膜外存在十分发达的银色反光层,因而这些鱼类可利用其特化的视觉捕食夜间才进人水层的大型浮游动物,例如,大眼鲷和黑边单鳍鱼等。 1.4 利用侧线机械感觉夜间或极低照度下捕食浮游动物 有一些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可以在夜间捕食浮游动物,是利用侧线机械感觉在夜间对猎物进行识别和定位的。如斑点杜父鱼、南极鱼、针鱼、欧鳊均具有发达的侧线管系统可摄食黑暗环境中的浮游动物。 2 食底栖生物鱼类 2.1 主要利用视觉摄食 对一些浅水和近岸食底栖生物的鱼,视觉在其摄食中起主要作用。黑镖鲈主要依靠视觉捕食,其视觉对蠕动的活饵料很敏感,对冰冻的死饵料或碾碎的饵料则几乎没有反应,其嗅觉可能用于对饵料的远距离识别和定向。 2.2 利用视觉或化学感觉摄食 另一些食底栖生物的鱼类,它们可分别利用视觉或化学感觉进行摄食。大西洋鳕能利用视觉摄食水层中和底质上较大的食物,对较小的食物只有依靠触须、胸鳍上的味蕾感知后才摄食。大西洋鳕还能利用嗅觉发现埋于沙石下的食物,并可用头推开沙石后摄取食物。红长鳍鳕一般先用其延长的胸鳍接触食物,再用触须识别,然后摄取。大菱鲆可利用视觉捕食,同时食物的化学刺激也能诱导大菱鲆的捕食反应。 2.3 利用化学感觉、侧线机械感觉或电觉摄食,视觉作用不大 还有一些食底栖生物的鱼类,它们利用其它感觉进行摄食,视觉在其摄食中作用不大。欧洲鳎主要在夜间利用化学感觉摄食,视觉作用不大。欧洲鳎后期仔鱼主要依靠侧线机械感觉捕食,而不是像成鱼那样依靠化学感觉捕食。中华鲟具有灵敏的电觉器官并主要依靠电觉摄食。 3 凶猛鱼类 3.1 主要利用视觉白昼捕食,化学感觉、听觉起辅助作用 追逐型凶猛鱼类(金枪鱼、马鲛、河鲈等)生活于敞水区中上层,视觉在其捕食中起主要作用。一般认为,视觉用于捕食前对猎物的近距离识别和定位,嗅觉、听觉则用于对猎物的远距离定向。 3.2 利用特化视觉和侧线机械感觉凌晨、黄昏及夜间捕食 对一些主要在凌晨、黄昏及夜间捕食的凶猛鱼类主要利用视觉和侧线机械感觉捕食,其视网膜由于具有很大的会聚性,光敏感性极高,因而在非常低的照度下也能发挥作用,黑海凶猛鱼类(三须鳕、鲉、黑海石首鱼等)在照度为0.1-0.01lx时它们便开始活跃起来,捕食白昼型食浮游生物鱼类(银汉鱼、竹箕鱼等)。食浮游生物鱼类的眼睛在这种低照度下几乎不能起作用,而这些凶猛鱼类则可利用其发达的夜视觉和侧线机械感觉进行捕食。白班狗鱼(Esox lucius)也主要依靠视觉和侧线机械感觉捕食。鳜鱼的视觉和侧线机械感觉在捕食中也起主要作用,化学感觉不能诱导对猎物的攻击反应而仅在吞咽食物时进行最后识别,鳜鱼鳜鱼视觉是色盲,光敏感性极高,一般优先利用视觉信息,仅在视觉受到限制时才依靠侧线捕食,主要利用视觉攻击不连续运动且反差明显的梭形猎物,其侧线主要对低频振动的猎物起反应。 3.3 .利用化学感觉、侧线机械感觉、电觉夜间或极低照度下捕食,视觉作用不大 欧洲鳗鲡依靠嗅觉、味觉和侧线机械感觉捕食,视觉在捕食中作用不大,点纹裸胸鳝和紫颌裸胸鳝捕食利用嗅觉对食物进行远距离定向,游近食物后再用鼻部接触食物,食物的味觉刺激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