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与私欲的冲突-宋江形象分析 毕业论文.doc

忠义与私欲的冲突-宋江形象分析 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水浒传》被列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列,又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其文学地位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作品的特色主要归功于其中塑造的108位鲜活的人物形象,宋江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历来也是备受争议,褒贬不一。宋江是受中国社会传统道德教育和熏陶的典型封建士大夫形象.贯穿宋江的一生,作为其行为动力的始终是报效朝廷和建功立业的正统观念,即忠;然而当时的社会“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为官容易,为吏最难”,这使得个人抱负不得施展。本文即是通过对主人公所处社会环境的分析,揭示出《水浒传》宋江个人悲剧的深层原因:忠君与私欲的冲突,儒家正统与江湖义气的冲突,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根据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通过撰写论文来对古代文学进行评析;研究古代文学名著《水浒传》宋江的悲剧命运;通过对主人公命运和性格的研究以及宋代社会背景的探析,揭示出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下忠君观念与个人抱负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矛盾。经典的作品向来都是学者大家评批的热点。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品读经典的角度也需要不断更新。以往学者研究《水浒传》宋江的形象,都停留在非此即彼上,即不是忠义两全就是不忠不义,或者就是论其忠义的矛盾;总之以往的研究似乎都简单地将宋江形象脸谱化,而原著中宋江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形象。因而本文从比较全面的角度出发,论宋江性格及命运的两方面—忠义与私欲的冲突,并揭示出这一矛盾冲突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1.3 选题特色与创新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又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其文学地位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宋江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历来也是备受争议,褒贬不一。学界对宋江形象的探析主要的论文著作有:(1)张政烺:《宋江考》(2)张国光:两种《水浒》,两个宋江(3)石麟宋江性格结构试探[1](2)宋江的忠义虚伪面具;[2](3)宋江的义从属于忠。[3] 但是,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对于宋江形象的研究却是局限在扁平面分析,缺乏深入多面挖掘。本文则是先把宋江定位为封建传统士大夫(受教育背景上),但在实境上他只不过一刀笔小吏,这一落差也造就了他命运的悲剧。本文参照前人对宋江形象的研究,打破一贯的脸谱分析,将人物形象立体化剖析,分析出人物性格矛盾的两方面:忠义和私欲,并揭示其深层社会原因。 1.4 研究方法 为了充分论证《水浒传》宋江形象所反映出来的封建士人忠义与私欲的选择冲突这一问题,本文使用了综合分析法和人物形象分析法,在第二章分析了宋江外表形象与人格品质等两方面,突出宋江忠义的思想性格。在第三章分析了宋江生平事迹所体现出的功名私欲。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归纳法,在第四章分析了宋江忠义与私欲的冲突-社会背景分析。同时,文中采用前人研究成果和史料记载,使用引证法和文史互证法,辅助论证。 第二章 宋江的忠心义举 《水浒传》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作品讲述的是北宋徽宗年间的故事。当时社会黑暗,官逼民反,众多江湖英雄被迫落草为寇,齐聚梁山,除暴安良,最终又为统治阶级利用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书中共塑造了一百零八位鲜活的人物形象,宋江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其形象更为丰满复杂,其评价历来也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本文参考前人对宋江形象的分析,用马克思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宋江这一文学形象再次做个全面剖析,以期能够对文学批评做一些贡献。 《水浒传》中刻画的宋江性格的核心在于“忠义”二字。首先,受作者的创作心态指引,作品主要宣扬的是荡气回肠的忠义观特别是忠君思想;其次,回归历史,在封建社会,忠君是儒家正统思想,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再次,宋江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受教育背景,致使忠君思想在宋江身上根深蒂固。宋江出身地主阶级中层,不可避免地多多少少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加上他从小所受的正统儒家教育,使他成为一心忠君报国,求得功名的典型封建士大夫形象。宋江的忠心义举在作品中多处体现。首先作者在刻画宋江形象外貌一节就是为了突出其忠义的个性特征。 2.1 宋江出场的外貌描述 《水浒》中宋江初次登台,在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书中是这样描述宋江的外貌的“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浪形。年及三旬,有兼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4]146《水浒传》中对每个人物外貌描写都占了不少篇幅,但唯独对宋江的外貌描写句句含褒。由静到动,动静结合,由点到面,面面俱到,作者用细腻的笔法给我们勾勒出一幅器宇轩昂,胸襟阔达的人物肖像。可以看出,作者已经用雄厚悲壮的笔调为我们铺陈了一位儒家政治形象。“兼济万人” “扫除四海”,这样的用语为我们勾勒出一位胸怀天下,济世苍生的儒者形象。人物一出场,作者已经向

文档评论(0)

绿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