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黄鸟》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黄鸟》
摘 要:从新兴的生态批评角度对鲍尔斯的处女作《黄鸟》进行解读,全方位展示了现实中人类所面临的严重自然生态危机,并深刻揭示鲍尔斯渴望战争摧残下的人们融入自然,返璞归真的和谐生态追求。分析全文并结合现实因素,挖掘出导致这种自然生态危机的根源所在,即战争阴影笼罩下的人类精神生态危机。
中国论文网 /5/view-7169739.htm
关键词:生态文学批评;《黄鸟》;危机;根源
《黄鸟》为伊战老兵鲍尔斯的处女作。作者用诗意的文字,描绘了伊战现场的残酷,以及自己对战争中承诺,不屈与死亡的思考,讴歌了友谊与人性之美。内容直击心灵,扣问人性,使《黄鸟》备受赞誉。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以战争和返乡两条线索穿插讲述了两个年轻士兵―主人公巴特尔与他的亲密战友默夫,踏上心碎的求生之路的悲剧故事。
正如《嘉人》评论的那样:“鲍尔斯目光清澈怜悯,他看到了伤害,但也看到了自然之美,还有暴力和恐惧世界里的友谊。”[1]作者在描绘了血腥暴力的战场同时,又着力刻画了自然之美。在内心深处,他强烈呼唤人类远离战争,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在由于人类文明的畸形发展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日趋加剧的今天,阅读鲍尔斯这部关于对战争、生态危机与人类精神危机反思的作品,展现作者强烈的生态责任感,对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重返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有着特别的意义。故本文将从生态批评角度阐释《黄鸟》,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
一、融入自然,返璞归真―《黄鸟》中的生态思想
生态思想家们认为:“只有遵循自然和回归自然,人类才能获得疗救和新生。”[2]同样,在残酷暴力的战场上,鲍尔斯多次将镜头聚焦向生态之美。主人公巴特尔由战场上死里逃生归来,但其精神上的创伤却始终难以愈合。为了摆脱战争的阴影,他本能地选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寻求精神慰藉,抚慰心理创伤:“我会逐渐忘记那场战争…住在位于蓝岭的的小屋静养。小屋周围,群山环绕,山上长满了层层叠叠,永远挺直的松树。”[1](249)充满了原始之美的大自然,是巴特尔治疗心理创伤的庇护所与心灵的栖息地。融入其间,使他忘却了战争的痛苦,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鲍尔斯对于生态之美与巴特尔融入自然的刻画,表现出了其呼唤的人们融入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诗意栖居的生态追求。
生态思想家卡森曾指出,要真正感受到自然之美,需要努力摆脱理性对人的束缚,回归人的自然本性。回家之后,身处战争绝望与惶恐阴影漩涡中而无法摆脱的巴特尔,一直在反思着这场战争:“世界上没什么能弥补杀死妇女…因为你好像中了什么迷药,完全失去了理智…你注意到人性从自己身上逐渐消失,直至荡然无存。”[1](161-162)巴特尔在充分认清了这场战争的残酷暴力的本质之后,对自己在战场上丧失人性的行径表现了强烈的悔恨与深深的自责。在内心深处,他极力渴望摆脱战争阴影,重获人性的善良。巴特尔对战争所进行的反思,在无声地批判了暴力的战争对自然与人性的摧残与破坏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渴望人类回归纯真本性,以期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
二、人与自然的疏离―《黄鸟》中蕴含的生态危机
“贪得无厌的人类在心理上和精神方面的饥渴是不会饱足的…现代人的搜刮已进入误区,他们凶猛的抓挠,正在使生命赖以生存的地球方舟的循环系统-生物圈渗出血来。”[3]为了满足自身不断膨胀的欲望,人类发动战争,在疯狂地掠夺战败国自然资源的同时,更对当地自然生态构成巨大破坏。
“从生态危机的角度看,人类几千年来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4]进攻前夜,我们远眺前方的那片果园:“果园里的果树,一排排的,种得非常整齐…那片果园非常大,根本望不到头…山坳里有些地方平整,有些地方崎岖,但到处都种着有些年头的果树”。然而正当我们还沉浸于果园之美时,上校的话却拉我们回到现实:“我们会在黎明前,用迫击炮对那个旮旯轰炸两个小时。我们会对那些破树狂轰乱炸,直到你们到达那里。”[1](101)战争中,人类的精神早已“异化”,在以一个主宰者的姿态高唱凯歌,为了攫取更多利益,妄图征服,改造甚至摧毁自然。受贪婪的驱使,对他国生态的蔑视,人类的思想再度被邪恶的人类中心主义控制。人类用现代的技术,以更加凶残的手段摧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第二天,战斗打响后,在战场上求生的巴特尔,面对河岸边的美景与头脑中勾起的童年回忆,自己却早已是无暇顾及,无心陶醉:“到处是芦苇和绿地的河边…那一刻,我彻底告别了年少嬉戏其间的那些河流。我对那些河流的记忆变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这些河流全都属于别人,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是入侵者。”[1](141)受到战争残酷折磨下的人类,终日为死亡与惶恐围困着,早已丧失了本性,更失去了生态审美的能力。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