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40年爱心接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家三代40年爱心接力

一家三代40年爱心接力   平凡的琐事,构成了刘于由一个个温暖的记忆。而这些,也是蔡家人坚持行善40年的最真实记录。 中国论文网 /5/view-7110602.htm   一顿午饭,饭店老板一送11年   2015年1月7日中午,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合利社区新街上的福满楼饭店里,店员们忙碌着。老板高超端起还有些烫手的饭菜,走到了离店五六百米远的一处修鞋摊前。他把菜、饭和汤摆好,就嘱咐摊主刘于由赶紧趁热吃。有旁边商店的店主凑过来,问老刘今天吃的啥,刘于由乐呵呵地端着碗,不说话。   街坊们说,只要刘于由出摊,几乎每天中午,他的摊前都会有人来送饭。端饭过来的,有时是高超,有时是高超的母亲,有时是高超店里的服务员。   因身体残疾,60岁的刘于由身高还不足一米,坐在修鞋机后,显得特别矮小。对每天上午8点出摊,下午四五点收摊的五保户刘于由来说,能吃上口热饭,已是幸福。而高超让这种幸福,延续了11年。   高超回忆,2000年自己和老婆还在谈恋爱。一到吃午饭时,她的父母就会给一个修鞋的残疾人去送饭。“当时非常好奇那鞋匠是谁。后来才知道,那只是蔡家的一个困难邻居,无亲无故,没人给他做午饭。那时,我岳父岳母就已给刘大爷送了十多年的饭了。”   2004年,高超的饭店福满楼开业。也就是那一年,岳父蔡必沛为照顾孙辈,和老伴一起移居上海。高超记得,岳父离开阜宁前,曾给他下“命令”,说刘大爷是自己的兄弟,只要饭店开一天门,就得给刘大爷送一天饭。“就这么一直送下来了。”高超说。   “高老板是个好人。”除了这句话,刘于由再也找不到别的什么词语,来感谢高超的帮助。他说,高超的父母年纪也不小了,但由于忙生意,高超顾不上两位老人。每每想到这里,刘于由总有些过意不去。而38岁的高超对刘于由的照料,也早已不再局限于一顿简单的午餐。   刘于由10岁时丧父,20多岁时丧母;体弱多病;至今孤身一人,无儿无女……命运似乎在捉弄这个孱弱的生命,把所有不幸都堆在了他的身上。   但刘于由的日子又是有盼头的。他盼着天快快暖和起来,到了8月,就可以过六十大寿了。并且他不用担心大寿那天,家里冷冷清清。因为早在去年8月过生日时,高超就曾许诺,大寿那天,要让刘大爷高兴高兴。这对于孤身一人的刘于由来说,无疑是个莫大的精神抚慰。   其实,在母亲离世后的40年间,刘于由从未遭生活抛弃。邻居蔡必沛一家的出手相助,让他感受到了一种被关心的温暖。蔡必沛一家三代,用最朴实的感情,坚持照顾着这个“外姓亲人”。   这份关照,一家三代已延续40年   面对小自己22岁的饭店老板,刘于由喜欢以高老板称呼他。不过,在高超的心里,始终记着岳父蔡必沛的一句话,“他是我的兄弟。”高超也一直认为,自己就是刘于由的侄儿,照顾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高超告诉记者,他照顾下肢残疾的刘大爷,已有11年时间了。如果再往前算,那大概是40年前的事情了,得从岳父蔡必沛的父亲蔡士民那一代说起。   高超说,起初自己对岳父蔡必沛的坚持和善行,满是佩服。之后,他慢慢了解到,这份坚持源于祖辈的一个诺言。“刘大爷身体残疾,他的母亲临终前,找到我岳父的父亲蔡士民,希望能把儿子托付给他。老人家当时承诺会一直照顾他。”   就这样,照顾刘于由的担子,从蔡士民传到蔡必沛,再从蔡必沛传到高超。“刘大爷高血压,心脏也不大好,喜欢吃鱼,不能吃太荤。”如今,高超的这份坚持和细心,同样获得了街坊们的佩服。   刘于由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告诉高超,“等你孩子长大了,要离开合利,离开阜宁,你要跟着走就走吧。”高超说,他听出刘大爷的不安,便给老人吃下定心丸,“你放心吧,我饭店还要开些年头呢。就是离开这里,也会带上你。”   如此坚持,只为40年前一句承诺   “我讲话,女婿还是听的。”说这句话时,蔡必沛语气里满是高兴和自豪。当然,蔡必沛也知道,善良厚道的女婿高超,绝不是仅仅因为他的一句交代,才坚持11年照顾刘于由。“我们都是为了做件好事,没考虑别的。”   尽管已移居上海多年,但蔡必沛一直挂念着兄弟刘于由。电话里,他告诉记者,自己长刘于由8岁,是大哥。而照顾刘于由除了是为完成父亲蔡士民的承诺,更是出于一份同情心。   蔡必沛说:困难时期,刘于由的父母逃难来到合利社区。蔡家和刘家自此成了邻居。后来,刘于由的父母相继离世。刘母弥留之际,曾向父亲蔡士民求助,希望他能帮帮自己那因残疾无法完全自理的儿子。蔡士民满口答应,“我有一碗饭,他就有半碗吃。”   之后的日子里,蔡士民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为让刘于由学点手艺养活自己,蔡士民向村里的鞋匠求情,请他收刘于由为徒。有一次在去照顾刘于由的路上,蔡士民不小心摔倒在雨里,受伤卧床。这些过往,蔡必沛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   父亲年老后,蔡必沛接过照顾刘于由的担子。因为刘于由要出摊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