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摘要】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致盲性眼病, 具有遗传异质性, 每10 000个新生儿中就有1~6例先天性白内障, 其中1/3患者与遗传有关, 先天性白内障有三种不同的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染色体连锁遗传。而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先天性白内障最常见的遗传方式。现如今报道, 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基因分为4类:晶状体蛋白、膜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生长发育调节因子。本文就对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以及分子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中国论文网 /6/view-7179528.htm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基因突变; 晶状体蛋白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4.209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致盲疾病, 发病机制复杂, 有家族遗传性和异质性[1]。患儿的临床表型与致病基因关系复杂, 发病机制有待深入研究。先天性白内障有三种遗传方式, 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染色体遗传。其中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为常见。先天性白内障发病可以是散发性, 也可以是单眼或者双眼发病, 并伴随综合征的发生。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 已发现三十多种致病基因和百个基因突变位点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
1 晶状体蛋白基因
晶状体的透明度依赖于晶状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晶状体蛋白可以分为α晶状体蛋白、β晶状体蛋白、γ晶状体蛋白3个家族。分别由不同晶状体蛋白基因编码, 是白内障重要的候选致病基因[2]。如今, 发现与白内障相关的突变位点大部分都与晶状体蛋白基因有关。
1. 1 α晶状体蛋白 α晶状体蛋白有2个家族成员:α-A晶状体蛋白和α-B晶状体蛋白, 分别由CRYAA基因和CRYAB基因编码, 属于小热休克蛋白家族, 具有分子伴侣的作用 [3] , 协助蛋白质正确的折叠, 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另外, 还具有激酶活性, 与细胞骨架蛋白相互作用。α-B晶状体蛋白质存在心脏、肌肉、肾脏中, 与α-A蛋白质以1∶3比率在中央上皮细胞表达。CRYAA基因突变常发生在保守区外, 如今发现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突变位点有8个[4]。α-晶体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白内障在不同地域不同个体中表现不同的临床表型, 具有多态性。带状、板层状、核性、后极性白内障等表型都有报道。
1. 2 β-晶状体蛋白 β-晶状体蛋白是水溶性蛋白, 占晶状体蛋白总量35%。与γ晶状体蛋白同属于“β/γ晶状体蛋白家族”, 具有两个结构域, 结构域由两个保守GreeK-Key基序组成。β-晶状体蛋白由3种CRYBB和4种CRYBA蛋白表达, 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CRYBB2是晶状体内表达最多的基因。目前发现β晶状体蛋白有5种引起先天性白内障的突变, 在不同程度上, 发生白内障。其中CRYBB2有3个突变位点(Q155X、D128V、W151C), 这些突变在白内障表现型中有明显的异质性, 不同家系同一个突变位点, 导致的白内障表现不同。CRYBB2蛋白功能受到细胞生理和遗传特性调节。CRYBA1/A3的突变位点, 存在91位甘氨酸的缺失, 然而, 家系白内障类型各不相同:板层白内障、粉尘状核性和粉尘状板层白内障。研究发现氨基酸序列改变, 引起蛋白质不能折叠, 蛋白质溶解性下降。
1. 3 γ-晶状体蛋白 γ-晶状体蛋白是一种高度稳定的蛋白, 分为γA、B、C、D、E、F和γS两组, 第一组基因表达在最初的纤维细胞, 并在发育早期继续表达, 是晶状体核的主要构成部分。分别由CRYGA-F基因编码, 其中CRYGA、CRYGB、CRYGE、CRYF编码框内存在终止密码子, 被称为假基因, 只有CRYGC和CRYGD在人类晶状体中表达。CRYGD基因突变引起多种类型白内障:核性金珠样白内障和珊瑚状白内障等。γ-S在晶状体发育晚期才开始表达, 编码基因为CRYGS。
2 细胞骨架蛋白基因
细胞骨架蛋白是细胞体内重要的胞浆蛋白。念珠状纤维蛋白是中间丝类型蛋白, 是唯一的晶状体特异性细胞骨架蛋白, 并只在晶状体纤维细胞内表达, 念珠状纤维蛋白含有两个核心成分――BFSP1和BFSP2。研究表明, 先天性白内障与BFSP2有关, 该基因定位在人染色体3q21-25位点上, BFSP2的696-698位核苷酸GAA/ R278W突变, 会导致青春期白内障。
3 膜蛋白
晶状体不存在血管组织, 晶状体为了维持其功能, 需要晶状体细胞表面的膜蛋白, 以保证细胞间信号传导和晶状体透明度。膜蛋白不仅在维持细胞代谢, 且在离子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研究报道, 缝隙连接蛋白基因(CJA)和主要内源蛋白基因(MIP)的基因突变, 能导致白内障形成。
4 缝隙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