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月坛及其祭月典礼的时代演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夕月坛及其祭月典礼的时代演变

夕月坛及其祭月典礼的时代演变   [摘 要]夕月坛作为祭月场所,不仅承载着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对国家命运的祈望,更是国家顶层设计者展示自我正统与构建社会阶层的外显标志。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包括夕月坛在内的所有皇家祭祀场也逐渐被改造成普通大众集体享用的休闲场所。随着人们对古建筑与传统节庆活动的重视,包括夕月坛在内的帝王祭祀场在新时期不仅实现了明清祭祀场面的重演,同时也将民间的祭月传统融入其中。这种复合性的展演模式,无形中将“官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融入其中,进而为以月文化为代表的传统精华提供了多样性的传承平台。 中国论文网 /4/view-7123851.htm   [关键词]夕月坛;祭月典礼;时代演变   作为全国唯一保留至今的大型祭月场所,夕月坛与天坛、地坛、日坛、祈谷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并称北京“九坛”,有着强烈的权力象征意义。它们不仅承载着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对国家命运的祈望,更是国家顶层设计者展示自我正统与构建社会阶层的外显标志。夕月坛作为明清帝王祭月的神圣场所,无疑是王族及少数文臣武将得以使用的周期性禁地。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包括夕月坛在内的所有皇家祭祀场所也被逐渐改造成普通大众集体享用的休闲场所。就目前的资料显示,对夕月坛及其祭月活动的研究尚未出现较为引人注目的文本,并且多见于北京坛庙建筑的综合性讨论(1),而本文则希望通过对夕月坛及其祭月活动的古今描述,在呈现夕月坛与月亮文化的关系,以及在古、今月文化传承过程中帝王发挥的作用,以此为夕月坛的独立研究提供一些助力。   一、前世今生:夕月坛历史概述   祭月礼古已有之,在古代社会虽然得到历代王朝的延续,但历朝历代的祭祀形式却有所不同。洪武三年(1370)为正祭礼而分祀日月,在南京城东、西城门外分建日、月坛,至洪武二十一年(1388)据《明史》志二十五《礼三(吉礼三)》记载:“(洪武)二十一年(1388),帝以大明、夜明已从祀,罢朝日夕月之祭。”燕王朱棣称帝之后,将政治中心转移到北京,沿袭了商洪武礼制,实行天地日月合祀。嘉靖九年(1530),决定恢复四郊分祀制度,“遂于大祀殿之南建圜丘,为制三成”同时于西郊建月坛,东郊建日坛。嘉靖十三年,明世宗谕礼部:“南郊之东坛名天坛,北郊之坛名地坛,东郊之坛名朝日坛,西郊之坛名夕月坛。南郊之西坛名神?o坛,著载《会典》,勿得混称。(2)月坛与其他天、地、日三坛和社稷坛一起,成为支撑社稷、护国佑民的重要仪式场所,承载着以帝王为核心的全民对太平世界、美好未来的殷切希望与诚挚向往。   夕月坛作为祭祀月亮的场所,形制、格局和祭祀礼仪都承袭了明制。《钦定大清会典图》卷三《礼制三(月坛图)》详细地描述到:   月坛,在阜成门外。当都城酉位,制方,东向,一成。方四丈,高四尺六寸。坛面?L金砖,四面出陛,皆白石,各六级。?猛庵芫攀?四丈七尺,高八尺,厚二尺二寸。内外白?。……其甬路,由光恒街而南,折而西,南达坛北门,门以南达神路。折而北,达具服殿。?媚厦磐猓?达祭器库。折而西,达神库,达宰牲亭。其覆瓦均用绿色琉璃。外垣覆瓦,用青色琉璃,绿缘。   《钦定大清会典图》不仅以文字的形式更为清晰地陈述了夕月坛的建筑构成与方位尺寸,同时还以平面图的方式直观呈现了夕月坛的空间形态。通过以上引述,我们可以看到,夕月坛是国家礼制的一部分,是在帝王的授权下经有关部门详细设计而建造的皇家祭祀场所。不过,到了清朝末年,夕月坛风光不再,并逐渐荒废。民国时期,夕月坛曾为国民政府的兵营和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北平,夕月坛的古树几遭伐尽,坛庙景观也被毁坏殆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匮乏,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953年因扩宽南礼士路,拆除了月坛东天门外的礼神牌坊。1955年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将月坛开辟为公园,正式对市民开放。文革期间,月坛古建筑遭到破坏。坛墙大部分被毁,祭台亦被拆除。1969年祭台上修起了电视发射塔,而北天门东侧新修的商场和酒家,彻底破坏了原有的坛庙风格。南园地下人防工程积土成山,形成了与公园景观极不协调的四处山体。   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公园建而在南侧果园新建了月坛蟾宫、香院、揽月亭、霁月亭、爽心亭、月桂亭等仿古建筑,命名为“邀月园”。1984年,月坛被市政府列入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月坛公园西南角又建起“月下老人祠”,开办了婚姻系列服务。随后,又开设了邮票交易市场和劳务市场,并利用公园南园地下人防工事开设了天外天商品市场。2004年起,北京市和西城区共同出资2.6亿元,对公园开始进行整体改造。至2006年5月25日,月坛作为北京明清古建筑群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二、家国永固:祭月典礼的政治祈愿   中国的祭月传统,由来已久。《国语“古者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