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杂粮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杂粮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探讨

小杂粮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探讨    摘要:我国小杂粮主要的种植区域集中在高原区,即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小杂粮种植区域生态条件较差,耐寒、耐瘠薄,也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较重要的作物。本文就小杂粮病虫害的类型,对其综合防控技术进行探讨。 中国论文网 /8/view-7196920.htm   关键词:小杂粮;病虫害;防控技术    小杂粮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其特点是少、小、杂、特。一般来说包括的作物有:高粱、谷子、荞麦、燕麦、大麦、黍子、薏仁、籽粒苋以及菜豆、绿豆、小豆、蚕豆、豌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等。我国的小杂粮主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韩国、日本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等,年出口量约140万吨左右,占粮食年出口量的10%左右,在我国粮食出口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 小杂粮主要虫害及施用的农药建议(详见表1)   二、 小杂粮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小杂粮主要的病害有谷瘟病、谷子白发病、谷子黑穗病、谷子红叶病、谷子灰斑病、谷子黑粉病、谷子条点病、高粱大斑病、高粱炭疽病等。   (一) 谷瘟病   谷瘟病为谷子主要病害,带菌种子和株体残体是初期侵染菌源。通常以种子重量0.2%~0.3%的50%多菌灵及70%甲基托布津粉剂拌种后堆闷8~10小时。病害发生田可喷洒50%多菌灵、70%代森锰锌粉剂或者70%甲基托布津粉剂600~800倍液,7天喷洒一次,连续喷2~3次。   (二) 谷子白发病   谷子白发病为谷子主要病害,发生在各个生长阶段,并表现出多种症状,后期出现白尖白发。通常采用种子拌种预防病害发生,常用种子重量0.2%~0.3%的25%~35%甲霜灵粉剂拌种,在病害初发可喷洒58%甲霜灵和代森锰锌粉剂600倍液进行有效防治。   (三) 谷子黑穗病   谷子黑穗病主要危害糜子、谷子等作物的穗部,表现出病穗短、直立的症状,大部分被冬孢子所取代,病穗谷粒颖片破裂,子房壁破裂并散出黑粉。通常采用以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粉剂拌种。   (四) 谷子红叶病   谷子红叶病主要靠蚜虫传毒,病株开始叶尖变红或者变黄,然后逐渐往下扩展导致整个叶子干枯,对作物结实有较大的影响。防治方法一般在病害田间喷洒80%敌敌畏乳油或者40%氧乐果乳油或者4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   (五) 谷子灰斑病   谷子灰斑病主要是以菌丝块的形状在作物病叶上越冬,待条件适宜,分生孢子,借助气流传播。在南方春天时节气温适宜,露重雾大,较易发生该病。防治该病一般在发病初期的田中喷洒50%多菌灵粉剂600倍液或者70%甲基托布津粉剂500倍液即可。   (六) 谷子黑粉病   谷子黑粉病主要危害作物粟穗,表现为病穗短小,直立。通常拌种防治该病害,以种子重量0.2~0.3%的70%甲基托布津粉剂或50%多菌灵粉剂拌种   (七) 谷子条点病   谷子条点病主要危害作物叶片,叶子两面狭条状病斑,中间略显浅褐色,边缘显现不规则的红褐色,后期病变部长有黑色的小粒点致使叶片局部枯死。防治办法通常喷洒7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600倍液   (八) 高粱大斑病   高粱大斑病主要发生在北方高粱种植区,该病在早期可引起高粱的大面积枯死。发病初期可喷洒75%百菌清粉剂800倍液及65%代森锌粉剂500倍液,每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即可。   (九) 高粱炭疽病   高粱炭疽病可发生在高粱、燕麦及其他禾本科作物。该病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作物在苗期染此病可致叶枯,最终死苗。防治方法一般为拌种,通常以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粉剂拌种。有个别流行年份的病田,可在孕穗期喷洒50%多菌灵粉剂800倍液,每7天喷次,连续喷洒2~3次。   三、 其他综合防控措施   (一) 优化作物种植   增施有机肥,翻耕土地,破坏菌源及害虫越冬的场所。在作物播种前,进行化学除草,在清除草害的同时,也控制了传毒害虫的繁衍。   (二) 做好种子检疫、引进抗病抗菌作物品种及种子消毒工作   严格作物检验和检疫,严把种子苗木繁殖、调运检疫关,这是控制病虫害的关键性措施。引进抗病、抗菌品种,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工作,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三) 改善作物土地的生态条件   在作物土地上创造一种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条件。具体可实施以下措施:更改耕作习惯、旱地改作水地、增施肥料、重视栽培过程中的监控管理等,秋收后可焚烧遗留作物根杆,然后进行翻耕,可有效防控病虫害。   (四) 加强各级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及病虫害的监控预警建设   政府在农业及环保工作上加强协调,提倡科学种植、绿色植保。同时须重视病虫害监控预警体系的建设,为作物病虫害提供依据。政府可通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