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蟒”的传人-
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蟒”的传人?
从寒假到现在,一段关于教科书里画的是“龙”还是“蟒“的争论一波三折,成了我业余时间的一段趣事。想知道怎么回事吗?让我从头与你道来。
中国论文网 /9/view-7250411.htm
我是一位正上五年级的小学生。今年寒假,我在预习下学期语文书的课文时,发现语文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第一单元第三页“大人们这样说”和第六页“叶公好龙”两篇课文的配图,虽然都是结合课文提到的龙而配了“龙”的图案,但是,图中的”龙”爪却只有四个,平时常听爸爸说,都是“五爪为龙、四爪为蟒”!难道爸爸错了?于是,我上网收集资料求证:
根据《大清会典》明确指皇上所服为“五爪金龙”,贝勒以下则为“四爪蟒”,并明确了一条禁例:“凡五爪龙缎、立龙缎、团补服……官民不得穿用。若颁赐五爪龙缎立龙缎,应挑去一爪穿用”。另据《辞源》所记:“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满清则官无大小,凡遇典礼,皆着此袍,蓝色或石青,全身以金线绣蟒,自公侯至七品官,蟒数自八至五,以此递降,俗称花衣,又称蟒服”。
据此,可得出“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结论。
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有位中国皇帝,见一位外国使者为他带来了许多外国特产,一时兴起,叫大臣赠外国使者一件龙袍。但龙袍象征着祖国的河山,不能随便送人,于是大臣就根据“五爪为龙,四爪为蟒”这个规矩,仿造皇帝的龙袍,减去一爪,变成了四爪的蟒袍,大臣把蟒袍交给了外国使者。皇帝知道了这件事,就又做了一件蟒袍赏给了大臣。同时,明确规定:五爪的龙袍皇帝用,四爪的蟒袍大臣用。
传说讲的是哪个皇帝已无从考证,但是,在社会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的古代中国,“龙”和“蟒”的确有严格的区分,如果把两者弄混、用错,会受到很重的惩罚呢!
现在,再回来看看,教科书中的那两条只有四个爪子的“龙”,实则是“蟒”,由此,不止“大人们说”的关于“龙”的句子都失去了本意,而且,那篇“叶公好龙”岂不是也变成了“叶公好蟒”!
教科书是教祖国下一代认知这个世界的一个很权威的“小老师”,这个“小老师”如果出错了,让我们这些“龙的传人”,错误的认知了我们的图腾,岂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吗?所以,我非常希望语文老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能把这个常识性的错误纠正过来,让同学们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龙。同时,也很希望出版社的老师,在下次绘图时,能把图画准确,多添一个爪,把“蟒”变成真正的“龙”!
我把我的这些考证和想法写成一封信,还专门配上《大清会典》一书的五六幅截图图片,通过网络邮寄给了出版社。然后,就开始每天盼望着出版社的叔叔阿姨的回信。
开学啦,老师知道我对教科书“龙”图案提出了质疑,专门让给全班同学讲解了“龙”与“蟒”的区别,同学们对我的“重大发现”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但是,我的心思还是在出版社的叔叔阿姨那里,隔几天就询问爸爸:出版社回信了吗?
两天……足足等了二十天,出版社的叔叔阿姨回信了!
他们在回信中说:曹开煊同学,你好,很抱歉现在才回复你,也非常感谢你能为我们教材提出问题。你邮件里提到的关于龙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是,并非只有五爪的才可以称作龙。关于这一点你可以阅读一些关于龙的发展演变的书,如《神秘的龙文化》(张笑恒编著,西苑出版社,2009年版)。其实,在元代以前,龙基本上以三爪居多,明代比较流行四爪龙,清朝以后才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而且主要是作为皇帝和臣子的服饰区别。你信里提到的这些可以证明的材料上都是清代以后的,你可以了解一下清朝以前的一些关于龙的资料。希望我的回信能够解决你提出的问题。若是还有什么问题,欢迎来信,祝你学习顺利,天天开心。
他们说得好高深!不过,好像也很有道理,但是,我还是有些不服气!就去找爸爸,想听听爸爸的意见。
爸爸笑呵呵地说:河南濮阳上古古墓里考古发掘有六千年前蚌壳摆的龙图案,赤峰红山文化还有“玉猪龙”,由此到清朝的五爪龙,中国的“龙”图案是一个逐渐的发展完善过程。在这个长达六千多年的过程中,龙的形象由最初的没爪、三爪、四爪,发展到了清朝的五爪龙,算是达到了形象的最终完善和确定。特别是从清代以后,尽管在官方和民间经常会出现龙的形象,比如:民间划的“龙船”实则为三爪龙,为“草龙”;大臣之用龙,实则为蟒。但当时的民间都有普遍的认识,即:皇帝的那个“五爪龙”才是真正的龙!是需要彻头彻尾的敬畏的,乃至影响到今天的民间绘画、家具等等,都不敢擅用!可见,作为特殊文化符号的真正的龙之形象,其深厚内涵深入人心的程度。
爸爸问我,你知道我们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我摇了摇头。爸爸接着说:“中国人正式把龙作为中国文化的图腾、自称为龙的传人,仅是近几年才发生的事儿,换句话说,我们自称“龙的传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疆某铜矿选矿工艺流程研究.pdf VIP
- 2025年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全册) .pdf VIP
- 1989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docx VIP
- 心脏MR临床应用.pptx
- 2025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作业考试题及答案(1000题).doc
- 摩登家庭台词剧本第一季第一集中英双语左右对照.pdf VIP
- 2018年钢铁-环保技术培训.pdf VIP
- 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词汇表单词英译汉默写.docx VIP
-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课件-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二《经济与社会》.ppt.pptx VIP
- 附件2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