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的病机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渴病的病机探讨

消渴病的病机探讨   【摘 要】 糖尿病常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多从阴虚燥热论治。近年来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多有脾虚表现。笔者结合文献研究,总结历代医家从脾虚论治消渴的方法,分析脾虚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认为消渴病也应健运脾胃。 中国论文网 /6/view-7250812.htm   【关键词】 消渴;病机;脾虚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075-01   糖尿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 “消渴”范畴。《说文解字》中解释:“消”,涸,尽也,为消瘦、消耗、消散的意思;“渴”,干而欲饮的意思。历代医家多将消渴病机归纳为“阴虚燥热”,以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或伴消瘦为主要表现。但现今临床上已少见消渴的典型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多有肥胖、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纳差、泄泻、面色萎黄、舌淡胖、苔白滑或腻、脉沉细弱等脾虚表现。因此笔者认为,脾虚证更符合现今消渴的病机。   1 消渴脾虚证的文献研究   《素问“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正常情况下,饮食水谷入内,经脾之运化,胃之腐熟,将精微物质散布全身,支持全身功能活动。《素问“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饮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运化不及,体内的糟粕无法通过脾胃升清降浊作用排出,蕴积肠腑而生内热,煎灼津液。《灵枢“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李用粹在《证治汇补“脾胃衰,不能交媾水火,变化津液而渴者”。脾胃衰弱,本应布散之津液停聚于中焦,津不上承则口干欲饮;本虚则引食自救而多食,多食则加重脾胃负担;津液下注膀胱则多尿;四肢肌肉不得精微的濡养则消瘦。金代刘完素认为:“今消渴者,脾胃极虚,益宜温补,若服寒药,耗伤脾胃,本气虚之,而难治也。”提示消渴可能是由于用药过于寒凉,脾胃损伤。消渴阴虚燥热的病机深入人心,医家多治以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若病人素体本虚,不能耐受寒凉,容易导致脾胃阳虚,出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泄泻、怕冷、面色?s白等。同时,五脏相关,其他脏腑也可导致脾虚。《儒门事亲》谈及:“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发。能从三者,消渴亦不足忧也。”当今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大,情志失调易使肝郁化火,木旺克土,或思虑过度致脾胃受损。劳欲过纵,易亏耗先天肾气,后天之本失去先天之精的滋养,运化功能减弱。故消渴脾虚证多与肝、肾相关。   2 消渴脾虚证的治疗   早在《内经》中,治疗消渴就有“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的记载,兰即佩兰,可燥湿健脾,开创了从脾治疗消渴的先河。赵献可亦云:“脾胃既虚,则不能敷布其津液。故渴……惟七味白术散、人参生脉饮之类,恣意多饮,复以八味丸滋其化源。”后代众多医家从脾虚证论治消渴,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中,京城名医施今墨善于运用两个药对治疗糖尿病:黄芪和山药、玄参和苍术。《本草经集注》中指出,黄芪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益气、利阴气。苍术可燥湿健脾,使水谷得化,津液得生,脾精亦不下趋。潘朝毅[1]认为,消渴病人尿甜、消瘦、口干,而甘味属脾,脾主四肢,脾开窍于口,故脾不散精为消渴病的病机,并自拟扶脾散精汤治疗,其组成为人参、山药、葛根、天花粉、麦冬、大贝母、五味子、牡蛎。其中人参色黄味甘,合中土脾脏之德,用为君;山药主治伤中,补虚羸,补中益气力,长肌肉,用为臣。黄郁等[2]自拟四黄消渴饮治疗消渴,方中用生黄芪、淮山药、生熟地黄健脾益肾,同调先后天之本,总有效率达82.5%。王红霞[3]运用李东垣补中益气、升阳除湿法治疗脾虚消渴,血糖控制稳定。刘璐等[4]自拟益气固本汤,方中黄芪、白术、山药、茯苓健脾化湿治疗消渴。王琳[5]以益气健脾为主要治则,兼以滋阴养血、活血化瘀,对比单用西药组有明显的疗效。   3 糖尿病并发症与脾虚的关系   张锡纯指出消渴病“其证起于中焦,是诚有理,因中焦胰病,而累及于脾也。盖胰为脾之副脏……”。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原、脂肪酶、淀粉酶具有消化功能,与中焦脾胃受纳运化功能相似,故胰腺可归于中医脾土系统的范畴。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脂肪酸、蛋白质合成。若胰液或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脂肪酸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则可导致血糖、血脂增高。而脾虚不能将饮食水谷运化为精微物质,留积于胃肠形成糟粕,入于血分则营血浑浊,可并发大中动脉斑块,使血流不畅。土虚木盛,而肝开窍于目,肝火内赤,热迫血行则易发视网膜出血、渗出;火热灼伤阴血,则双目失养,易发视力减退、失明等。脾病日久伤及肾,肾主司二便,肾气不能固涩二便中的精微物质,出现蛋白尿等肾脏损伤的表现。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营卫失和,卫气防御外邪功能降低,风寒暑湿燥火及疫疠之邪容易由疏松之腠理侵入,诱发皮肤黏膜的感染,病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