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词汇及表达式的语法化倾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词汇及表达式的语法化倾向

网络词汇及表达式的语法化倾向   摘 要: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词汇及与之相应的语法表达形式传播迅速并不断发展更新,同时也使语言得以丰富。然而随着语境的改变和使用频率的增加,许多词汇在词性和词义上发生转变。该文以“暴”系词汇入手,浅析其语法化现象及其动因。 中国论文网 /5/view-7093243.htm   关键词:网络词汇;“暴”;语法化   作者简介:王睿(1989.12-),女,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籍贯: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2   “语法化( grammaticalization ) 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称之为实词虚化。”(沈家煊 1994: 17)“早在13世纪,元朝人周伯琦在《六书证伪》中说大抵古人之制字,皆从事物上起。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王素珍 2007: 29)“一般来说,语法化现象至少包括以下三种情况:实词虚化、句法化现象、词汇化现象。”(刘绍忠、张平 2004: 43)   在网络话语类型中,一些词汇如“暴”、“超”、“狂”、“巨”等似乎都有实词虚化的倾向。本文以“暴”字为例来解释这一现象。   1.“暴”之语法化现象   1.1 “暴”的起源   《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暴”字。 暴,??也,从日出米。段玉裁注:“日出而竦手举米晒之。合四字会意”。这说明“暴”字的本义是“晒”,读作“pù(四声)”。例如:   (1)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孟子.告之上》)   (2)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孟子.滕文公上》)   (3)冬曝其日,夏濯其泉。(陶潜《自祭文》)   例(3)中为“曝”为“暴”后来的义项。但“暴”字作为“晒”的意义并未消失。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有言:“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这时的“暴”字已经与“晒”字连用。   1.2“暴”的语义和语法功能   根据《辞海》等字典的解释,自春秋时期至今,“暴”有以下义项:   (1)动词   1.糟蹋,损害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孟子.离娄上》)   2.暴露   暴之於民,而民受之。(《孟子》)   3.欺凌   忠不可暴,信不可犯。(《国语》)   4.侵害   雪霜风雨雷雹暴其外,于是乃知架巢空穴。(《贞符》)   5.轻慢   何其暴而不敬也?(《吕氏春秋》)   6.空手搏击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诗.小雅》)   7.劫夺   回纥恃旧勋,每入朝,所在暴钞。(《新唐书》)   8.突出出来   急得头上的青筋都暴出来了。   (2)形容词   1.突然而猛烈的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2.脾气过分急躁的   为我平生性子暴躁,路见不平,便与人厮打。(《伍员吹箫》)   3.凶恶残暴的   其次赏贤而罚暴。(《淮南子.主术训》)   4.巨大的   暴利   5.短促的   何殷周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大戴礼记.保博》)   6.快速的   人言风怒未渠央,我观暴忽势不长。(《秋夜周中诗》)   7.突起的   财货浑浑如泉源,?P?P如海河,暴暴如丘山。(《荀子.强国》)   (3)副词   1.突然   今暴得大名,不详。(《史记.项羽本记》)   2.残酷地   檄取畿内尝负逆人赀者,暴敛之以佐费。(《新唐书》)   3.急切地   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荀子.强国》)   4.过度地,过分   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诚,不如师婢之指挥。(《颜氏家训.序致》)   众皆尤其暴谑。不数日,钦圣抱疾而卒。(《司马温公诗话》)   (4)名词   1.古代行政单位名称,方六里之地为暴。又为古代居民点名称,五十家为暴。   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管子》)   2.古地名,今河南省原阳县西   公子遂会伊雒戎,盟于暴。(《春秋》)   3.晴天骤起的大风   日出而风谓之暴。(《尔雅.释天》)   4.沙尘暴   由以上用例可知,“暴”字大部分情况下都作实义词,只有在《颜氏家训》“禁童子之暴谑”中它作了类似于程度副词的成分,《新华大字典》上解释“暴谑”为“戏谑过度”。然而在“众皆尤其暴谑”中,“暴谑”前面加了“尤其”二字,说明“暴”没有单独作为程度副词使用。据此尚不能判断“暴”字有虚化为程度副词的倾向。   2. “暴”之语法化讨论   随着网络的兴起,“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