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滋滋的戛洒
美滋滋的戛洒
两千年前,古滇国的人们翻过哀牢山,越过红河,寻找他们的家园,在红河谷中走出了第一条道路。据说那些艰难跋涉的先民中王室的一部分人,他们来到玉溪红河谷时,走不动了,只好在这里定居下来,发展成现在的花腰傣。但我更相信他们是被红河谷的美丽所吸引,在他们的心目中,这里就是家园。
中国论文网 /7/view-7192841.htm
红河谷深处,哀牢山护佑的小镇夏洒,碧绿的稻田果园深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夜市人如潮涌,怎么看也不像个小镇。工业、旅游业、农业的蓬勃发展使这里物阜民丰,商贾云集,“小香港”之名绝非浪得虚名。
夏洒是傣语译音,意思是沙滩上的集市。夏洒是傣族三大支系花腰傣的主要聚居地,20世纪末期,随着神秘花腰傣文化的广为人知,夏洒奇特的人文风情、自然风光、饕餮美食,迅速声名远播。
从新平前往夏洒,是一个从亚热带奔向热带的跨越之旅。刚刚通车的高等级公路,有个造型如同问号的巨大环形立交桥,藏在荒无人烟的深谷中,十分壮观夺目,摄影爱好者们对此印象深刻。
当高大的木棉树、芒果树、凤凰树开始在路边出现时,打开车窗,空气中一股暖意扑上脸面,意味着夏洒近了。作为中国知名旅游小镇,夏洒是自驾爱好者云集之地。人到夏洒,相机不会有空,舌头也绝不能闲着。
经过阡陌纵横的田野,我们来到大槟榔园村。整个村寨掩映在酸角树、芒果树、荔枝树和攀枝花树构成的森林之中。花腰傣的住房,和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不一样,是别具一格的土掌房,这种“一楼一底”的平顶房屋,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造型十分别致。穿过村寨,就到了红河边。宽阔的沙滩,高大的攀枝花树,滚滚南流的江水,两岸绿色的山峦、稻田、蕉林、果园,还有时时闪现的傣家妇女,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大槟榔园里,一座巨大的宴会厅,集花腰傣歌舞表演和傣家菜融为一体的花腰宴舞,出现眼前。十年前我第一次到大槟榔园旅行时,正值花街节,夏洒江边,酸角树下,头戴斗笠的盛装傣家人在野外张罗汤锅招待来客,场面至今记忆犹新。十年之后,“糯米饭、干黄鳝、腌鸭蛋、二两小酒天天干”的秧箩饭香味还没忘记,汤锅已成夏洒美食象征,而这家主打傣味的“花腰宴舞”大厅中,装饰的灯罩造型竟然直接采用了大型花腰傣斗笠,果然独具匠心!
没吃上汤锅,只好悻然把午饭选在大槟榔园附近的曼李村金豪农家乐,没想到却有意外收获。三层精致小楼门前,正对金黄色稻田,田埂上的芒果果实累累,纷纷下垂田里。四周,田鸡、知了的声音此起彼伏,听取蛙声一片。在如此优美的生态家居中,一场亲民饕餮大餐马上上演。金豪,谐音傣语“景浩”,本身就意为“吃饭”。主人周红清一家准备了半个早上,抬出了必杀技特色菜,分别是:腌大鹅、腌江鱼、烤肉、腌红尾巴鱼、腌鸭蛋、干黄鳝、菠萝饭、老鹅炖木瓜、干巴,以及各种山茅野菜。其中来自红河的原生态江鱼(当地人称面瓜鱼)以无与伦比的鲜嫩秒杀席间众生。众人吃得大汗淋漓,我无意中发现门口挂着三颗星的招牌,才知道这家竟然是玉溪旅游部门钦点的三星级农家乐。
告别金豪,直上哀牢山耀南村。耀南地处高山区,气候清凉,口味和河谷傣味完全迥异,当地三线腊肉再次触动众人味蕾。腊肉本不是稀罕之物,但此地山高林密,据说腊肉腌制过程中能采天地之灵气,但更有说服力的原因是这山里的猪肉品质,吃的是草,长的是肉,岂是城里的饲料猪肉可比,腊肉上桌,香气四散,却不油腻,有入口即化的快感。耀南的乡里人家,土猪火腿、三线老腊肉,更是一绝,主人李兴明带我钻进腌制工作间,但见腊肉林中,暗香浮动,顿时无比怀念小锅酒。
夏洒之夜,享受夜生活之都的夜。夏洒的酒吧一条街,气势绝非中等县城能比,几十间清一色的竹楼酒吧,沐浴在红河谷之夜清凉的微风中。灯光摇曳处,美女身影让脖子都转酸。毕竟是热带地方,当白日暑气散尽,夜色开始撩人,“小香港”的酒吧街,成了所有人汇聚的另一个夏洒。冰洁休闲屋的老板娘莎莎端出刚榨出的芒果汁说:每天晚上十里八乡的花腰傣文艺表演团队都会自发来这里演出,全开放。看着演出,我把舌头伸进芒果汁,任一股新鲜顺着舌尖,销魂地流入心间。
元江尽是芒果香
滔滔红河,自西北向东南奔腾而来,也正好在元江与“昆曼大通道”做了个标准的交叉,然后“红河东南去,五里一徘徊”,奔越南方向而去。如果说“昆曼大通道”是人工大通道,那么红河谷地,就是自古以来沟通南北的天然大通道。在这条大通道上,千百年来,傣族、哈尼族、彝族南来北往,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研究民俗和旅游的学者形象地称其为“彩色民族文化走廊”,花腰傣、土掌房、大马帮……每一样都被研究多年,但还是那么神秘。
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东西南北来来往往的人们,无不把元江当作“打尖”的首选之地。当然“打尖”也得有“打尖”的理由,元江的丰饶物产、优美风光和多元民俗,才是“打尖”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T 37903-2019 数控压力机可靠性评定方法.pdf
- SL 274-2020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ocx
-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pdf VIP
-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pdf
- bosch博世 GBH 5-38 X GBH 5-38 D 使用说明书.pdf
- 最新版入团志愿书模板.pdf
- 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植物生产环境》课程标准 .pdf VIP
- 国内某600MW机组双烟道直流炉省煤器旁路特性研究.pdf VIP
-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津液的代谢和生理功能.pptx VIP
- 8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第一课时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