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为什么这样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萧红为什么这样红

萧红为什么这样红   萧红的红 中国论文网 /5/view-7158014.htm   萧红的名字,我很早就知道。仅仅是知道而已,并不看重。不看重的原因是,她太年轻,三十一岁过世,是一个永恒的青年作家。青年作家的作品,大多青涩,语言、技巧、思想,都不成熟,很难诱发我的阅读兴趣。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过,我喜欢老年文章。   没想到,后来,萧红竟然成为我阅读最多的作家。这个“后来”,是2014年6月的某一天。“阅读最多”,指的是,我读过她的全集,十几种传记,以及三大卷《萧红研究七十年》,总计五百多万字。   起因是我的朋友在电话里反复跟我谈论萧红。一个月内,谈论不少于五次,每次谈论不少于二十分钟。朋友说,你不能不读萧红。朋友说,萧红的文学价值被严重低估。朋友说,萧红很可能是继鲁迅之后,最伟大的作家……我赶紧打断朋友的唠叨。这扯不扯,吹牛不能这么吹。   朋友是媒体人,对文学若即若离。我想不通,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对萧红痴迷到这种程度。听朋友的朋友讲,这位萧红迷,不光经常跟我谈论萧红,而是逢人就谈,谈得大家一见他的身影就说,萧红来了。   我心里嘀咕,萧红,是不是已经很红了?等我读完关于萧红的五百多万字,再到网上搜索相关资料之后,不得不承认:萧红,的确很红。   萧红的红,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版,二是研究,三是大众娱乐。   在出版方面,自2010年至2014年,国内有四种《萧红全集》问世,另有《萧红大全集》《萧红经典全集》《萧红小说全集》三种问世;选集很多,这里以北京燕山出版社的《世纪文学经典六十家2006年1月初版,到2014年5月,出到第五版;单行本出版情况,以《呼兰河传》为例,我到当当网上书店搜索该著,竟然跳出十二个网页,每页六十个条目,两者相乘,总共七百二十个条目。这数字让人眼晕。扣除重复出现的条目,大概不会低于上百种版本。这样的出版热,是不是说明,在读者那边,还有一个几乎同期出现的阅读热?   在国内的萧红出版热之前,在海外,还有一个萧红的翻译热。翻译是用另外一种文字出版,我把它归在出版方面,大概也说得过去。萧红作品的翻译,以英译本为例,从1979年开始,先后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萧红小说选》《小城之春及其他作品》等。散文作品有《商市街:一个中国女人的哈尔滨》(该译本收录萧红四十多篇散文作品),还有《鲁迅先生记》《当铺》等。   在研究方面,作为研究成果,北方文艺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的《萧红研究七十年》,可谓集大成者。该著高达二百万字,收录文章二百八十四篇,仅仅是七十年间全部论文篇目的十分之一。考虑到这个时间段之后,仍然有不少萧红研究的论文、专著发表或出版,我谨慎地估计,到我书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就是2015年3月,萧红研究的论文篇目,不会低于三千。从传记的角度来看,我读过的萧红传记,有十三种。实际出版数量,远不止这些,至少在二倍以上。   在大众娱乐方面,有两部以萧红为主角的电影面世:一部是宋佳版《萧红》,一部是汤唯版《黄金时代》。这两部电影,让萧红走出文学和学术的边界,成为公众人物。我曾经在同一时间“百度”萧红、丁玲、萧军、端木蕻良和张爱玲,结果是,萧红的条目,多达一千三百六十万,而丁玲的条目不足百万,萧军一百六十七万,端木最惨,不足五十万。曾经红透整个文坛的张爱玲,也只有三百四十七万。这一组数字对比,是不是说明了一些问题?在20世纪30至40年代,萧红的名气,不能跟丁玲比,也不能跟萧军和端木比,更不能跟张爱玲比。时至今日,情况大不相同。对萧红的关注度,已经远远超过上述几位。   萧红的红,不容任何人置疑。现在我准备回答一个问题,萧红为什么这样红?这问题由文学界人士郑重提出。我的第一反应是,世界上哪有无缘无故的红,一定有推手在背后起作用。   葛浩文的萧红研究   20世纪30年代,借鲁迅、胡风、萧军、端木蕻良等人的提携,萧红算是一个颇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从1942年病逝香港,到1957年归葬广州,国内报刊上有过一些纪念和研究文章,比如骆宾基的《萧红小传》等等,之后便很少被人提起。从这一时段开始,萧红陷入了沉寂。   萧红的沉寂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   好在,沉寂不是死寂。1961年,一位名叫夏志清的美籍华人,在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小说史》,此著于1979年在香港出版中译本。这部著作,把沉寂已久的中国作家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等,都从历史的尘埃里“发掘”出来,很快风靡内地。夏志清提到萧红的时候,只写一句话:“萧红的长篇《生死场》写东北农村,极具真实感,艺术成就比萧军的长篇《八月的乡村》高。”这是夏志清在1961年的说辞。到1979年,他在该著的《中译本序》中,再次谈论萧红,说他对《生死场》和《呼兰河传》未加评论,是自己的疏忽,并对这疏忽“大表后悔”。随后又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