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工业化与美国社会的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工业化与美国社会的发展

第十章 工业化与美国社会的发展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90年代起到19世纪中期 塞缪尔·斯莱特Samuel Slater (1768-1835):“father of the American factory system”. 惠特尼Eli Whitney(1765-1825)发明轧棉机Cotton Gin(1793) 富尔顿Robert Fulton (1765-1815)发明汽船steamboat 1860年美国的工业 西进运动 美国农业:机械化和高效率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60年代起到20世纪初 1、新技术革命的兴起 优先发展重工业 以电的广泛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新技术革命 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直接指导,科学家、工程师充当主要角色 炼钢业:革新炼钢技术 工业动力——内燃机的发明 交通工具的巨大革新 电气化时代的英雄 爱迪生Thomas Edison(1847-1931):发明白炽灯 通讯技术: 贝尔Alexander G. Bell (1847-1922)1876年研制成功电话机,1877年铺设了从波士顿到纽约之间300公里的电话线路。 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发明了无线电报wireless telegraphy 2、铁路运输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1850-1900年美国西部铁路开发图 美国西部开发中的中国劳工 最后一颗道钉1869年5月10日 Golden Spike the Union Pacific and Central Pacific lines met in Utah 三、工业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1、城市社会的崛起 美国经历了比欧洲更迅猛的城市化过程,从1800年到1890年,美国人口增加了11倍,而城市人口增加了81倍。更突出的是大都市的兴起,到1900年,美国有6个城市的人口超过50万,其中3个更是达到100万以上,其中纽约达350万。 2、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引起的社会问题 城市环境和市政建设问题 贫民窟问题 犯罪问题 城市寡头统治和贪污问题 3、科学管理:泰勒制 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k W. Taylor) 福特制(fordism)的基本含义是大规模标准化生产(mass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福特的生产流水线 查理·卓别林《摩登时代》 汽车时代的来临 汽车上的国家 航空时代的来临 1903年,莱特兄弟驾驶使用汽油动力的飞机上天; 4、工业化对人文文化的冲击 “理性的时代”或“科学的时代” 马克斯·韦伯:理性化“铁笼” 四、新技术革命的崛起 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兴起了以电子计算机、 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即新技术革命。 1、原子能技术的利用的发展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45.7.16) 和平利用原子能也开始兴起 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 2. 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始于1961年5月,1969年7月21日首次实现登月 1981年4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试飞成功,1982年11月首次正式飞行 3. 电子计算机的利用和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1946年2月14日)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每隔5-8年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成本降低10倍。1970-1985年,集成电路线宽缩小10倍,存储容量增大1,000倍。 微型计算机和微处理机, 家庭和个人用电脑迅速发展。 4、其他领域的发展 人工合成材料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遗传工程的诞生 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 5、 战后新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 (1).信息技术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核心 (2)生物工程的新突破 (3)新型材料工业技术的兴起 影响: (1)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推动现代化的发展; (2)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酝酿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 (3)加速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趋势; (4)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扩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 (5)促进武器的急剧变革和军事战略的重大调整; (6)推动社会文化生活和思想理论的发展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