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 用 1.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证 本品具有补益脾气作用。 ——配人参、白术等(四君子汤) 应 用 2.心气不足之心动悸,脉结代 本品具有补益心气作用。 心气虚证——配人参、阿胶等(灸甘草汤) 心阳虚证——配桂枝(桂枝甘草汤) 应 用 3.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及药物、食物中毒等 本品具有解毒作用。 热毒疮疡——配金银花、连翘等 咽喉肿痛——配桔梗(桔梗汤) 药物、食物中毒——配绿豆 应 用 4.痰多咳嗽证 本品具有祛痰止咳作用,并能润肺。可用治多种咳嗽证。 风寒咳嗽 ——配麻黄、杏仁(三拗汤) 肺热咳嗽——配石膏等(麻杏甘石汤) 湿痰咳嗽——配半夏、茯苓等(二陈汤) 应 用 5.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 本品具有缓急止痛作用。 脘腹挛急作痛者——配白芍、饴糖等 (小建中汤) 肢体挛急作痛者——配芍药(芍药甘草汤) 应 用 6.配于药性峻猛、药性不和的方剂 本品具有缓和药性,调和诸药作用 药性峻猛方剂——“四逆汤” “调胃承气汤” 药性不和方剂——“半夏泻心汤” 用法用量 5~10g 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 使用注意 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 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 特 点 味甘能补,补脾气,补心气 味甘能和,调和药性,调和脾胃 味甘能缓,缓急止痛,缓解毒性,缓和药性 白扁豆 《名医别录》 药物来源 豆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扁豆的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 甘,微温 归脾、胃经 化湿 消暑 健脾 功 效 健脾,化湿,消暑 大 枣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鼠李科落叶乔本植物枣的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 甘,温 归脾、胃经 养血安神 缓和药性 补中益气 功 效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应 用 1.脾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本品补中益气。 ——配党参,白术等 应 用 2.血虚萎黄及脏躁证 本品养血安神。 血虚萎黄——配熟地、阿胶等 脏燥——配甘草、麦冬等(甘麦大枣汤) 应 用 3.配于药性峻烈的方剂中 本品具有缓和药性峻烈作用。 ——如“十枣汤” 用法用量 擘破煎服,10~30g 亦可去皮核捣烂为丸服 特 点 补脾气,益血安神 应 用 4.气血不足之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 本品补气托疮,排脓生肌。 脓成不溃——当归、穿山甲、皂角刺等 久溃不敛——配当归、人参、肉桂等 应 用 5.气虚血滞之肢体麻木、疼痛、半身不遂 本品具有补气以通滞作用。 半身不遂——当归、红花、地龙等 肢体麻木——配桂枝、芍药等 应 用 6.气虚血亏之面色萎黄、神倦脉虚 本品具有补气生血作用。 ——配当归、人参等 应 用 7.气不摄血之便血、崩漏等 本品具有补气摄血作用。 ——配人参、当归、龙眼肉等 应 用 8.气虚津亏之消渴 本品具有补气生津止渴作用 ——配生地、麦冬、天花粉等 用法用量 10~15g 大剂量可用30~60g 益气补中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使用注意 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等,均不宜用 特 点 补脾、肺之气 补气升阳,补气固表,补气利水,补气摄血,补气生血,补气行滞,补气托疮生肌,补气生津 白 术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 性味归经 苦、甘,温 归脾、胃经 燥湿利水 止汗 安胎 补气健脾 功 效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应 用 1.脾胃气虚证 本品具有补气健脾作用,为补气健脾的要药。 脾胃气虚——配人参、茯苓等 脾胃虚寒——配人参、干姜等 脾虚积滞——配枳实(枳术丸) 应 用 2.脾虚水停之痰饮、水肿 本品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作用。 痰饮——配茯苓、桂枝等(苓桂术甘汤) 水肿——配茯苓、泽泻等(五苓散) 应 用 3.气虚自汗 本品补脾益气,固表止汗。 ——配黄芪、防风、浮小麦等 应 用 4.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 本品具有补气健脾安胎作用,为安胎要药。 ——配人参、黄芪等(泰山磐石散) 用法用量 10~15g 燥湿利水宜生用 补气健脾宜炒用 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特 点 补气健脾燥湿,为健脾的要药 山 药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薯蓣科多年蔓生草本植物薯蓣的根茎 性味归经 甘,平 归脾、肺、肾经 补脾肺肾 固精止带 益气养阴 功 效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应 用 1.脾虚便溏证 本品既能平补气阴,且性兼涩而涩肠止泻。 ——配人参、白术、茯苓等 (参苓白术散) 应 用 2.虚喘 本品具有平补肺肾作用。 ——配人参、麦冬、五味子等 应 用 3.肾虚不固之遗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