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概述 1、三病概念 ▲痉病: 主症:颈项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证。 兼症:外感,如恶寒,发热。 《金匮》所论以津液不足,筋脉失养,外感风寒而致。 《内经》中对痉病的病因,是以外邪立论,认为乃由外邪侵袭,壅阻经络而成。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等。 《金匮》提出伤亡津液亦可致痉的病因学说, 成为后世内伤致痉的理论基础。 ▲暍病: 主症:发热身重、汗出烦渴,少气脉虚 为主证。 病因病机:伤暑,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内经),暑为阳邪:伤津,耗气、(每易兼寒,夹湿) ▲湿病: 主症: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证。 病因病机:由阳气不足,感受外湿,或兼夹风寒,侵袭肌表,流注关节而成。(湿(内、外湿)――阴邪伤阳,阻滞气机,不通则痛。) 合篇意义: ⑴在外均由外邪诱发,主证初起时均有太阳表证,在内都有平素阳气或津液不足的内因。 ⑵三病病机相仿,病位相近,具三病均有 伤寒与杂病的过度性质。 基本内容 湿病治法 发汗(18) 利小便(14) 二 证治 头中寒湿-内药鼻中(19) 寒湿在表-麻黄加术汤(20) 风湿在表-麻杏薏甘汤(21) 风湿兼气虚-防己黄芪汤(22) 风湿兼阳虚-表阳虚-桂枝附子汤(23) -白术附子汤 -表里阳虚-甘草附子汤(24) 本条论述风湿在表时正确发汗的治法。 ①注意环境气候对人体的影响,风湿病每因气候潮湿, 病情增剧。 ②风湿病一经发汗,可使疼痛缓解,但应缓取微汗,不 可使大汗出,致病不愈。从《伤寒论》麻黄汤、 桂枝汤、葛根汤等方来看,均在服法内强调了覆 取微汗的方法,可见凡须出汗的病,都不可使其 大汗,必须注意及之。 ③治疗时除治风湿药外应配以温阳之品来助阳去湿。 名词 湿痹:素有内湿,招致外湿,湿邪不仅流入 关节,而且内合于脾,形成内外合邪 之证。以脉沉而细,关节疼痛而烦, 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为主证。 但:只,仅的意思。 烦:谓疼痛而烦扰不宁。 本条论述内湿外湿相合湿痹的证候和治法。 名词 本条论述寒湿在于头中的证治 本条论述寒湿在表的证治和治疗禁忌。 1.本证的辨证要点是身烦疼,据方测证当有无汗症状。 2.本方系麻黄汤加白术。原方白术用至四两,故重用白术是应用本方的要点之一。 名词 本条论述风湿在表(渐次化热伤阴)的成 因和证治。 名词 本条论述风湿(表)气虚的证治。 (此表虚与桂枝汤中风表虚证有区别吗?) ①本证的辨证要点是身重、汗出、恶风、脉浮。 ②在注意辨病施治与辨证施相结合的基础上,重视随症 治疗是张仲景重要治疗思想之一。本条方后喘加麻 黄、胃中不和加芍药、气上冲加桂枝、下有陈寒加 细辛就体现了这种思想,而且也反映了张氏用药规 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 ③重视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和护理,是张仲景治疗疾病又 一重要思想。本条“坐被上”,“以一被绕腰以下”的 护理法,旨在助之以温,远之以寒,促进疗效的提 高。 名词 本条论述风湿在表兼表阳虚的证治。 名词 本条论述风湿表里阳气俱虚的证治。 ★风湿并重表里阳虚证的辨证要点:在骨节疼痛剧烈的基础上,兼见汗出恶风,小便不利等。 ★? 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之比较 ? 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 皆治风湿相搏之兼阳虚之候,因而皆用附子温经助阳 风湿在表,风重于湿 风湿在表,湿重于风 风湿两盛兼里阳虚 故不用白术而用桂枝 故不用桂枝用白术 不能化湿故术附并用 治疗湿病应发汗祛邪,但发汗时应助阳益气,是治疗湿病规律 名词 暍病:即伤暑,由于夏季感受暑邪引起,以发热 自汗,烦渴溺赤,少气脉虚为主症。每易 兼寒挟湿,形成虚实挟杂之候。 口开:此指暑热内扰,气逆张口作喘之状。 本条论述伤暑的证候以及误治后的变证。 思考题 《金匮》湿病治疗原则是什么? 风湿表虚的主证及治疗代表方剂是什么? 试比较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薏甘汤的异同。 第22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