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汉朝法律制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制史:汉朝法律制度.doc

法制史:汉朝法律制度 (前202--220)    第一节 汉代立法概况   一、汉朝立法指导思想的变化。 (一)汉初的政治经济形势与无为而治的思想。 秦朝二世而亡,这给刘邦为首的汉代统治集团提供了一面现实的镜子。贾谊(文帝时学者)的《过秦论》谈到秦朝灭亡,用“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作为结束语,对汉初的统治者具有警示作用。从另一方面看,汉承秦末大乱之后,是在秦帝国的废墟上立国的,所谓创业艰难,守成也不轻松。当年,秦始皇的车驾经过,曾引起刘亭长的一番人生感慨:“大丈夫生世当如此也”。这样一种羡慕的口气说明他也向往荣华宝贵,也喜欢讲排场。但他没有这个本钱。立国之初的汉朝一派凋敝破败的景象。田园荒芜,人口大减。“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十二三”(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公元前221年秦初人口尚有2000万,至公元前202年西汉初期只剩下1300万。民生困苦不堪,以至“人相食,死者过半”(汉书·食货志)。高祖二年(前205年),七月左右“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资治通鉴》) 一般民众的生活固难以为继,贵为天子卿相的生活也很寒碜。“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史记·平准书)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沿用战时政策,加重赋税和劳役,那是竭泽而鱼,只会重蹈秦朝的覆辙;而用严刑苛法对付民众,也只能适得其反。换言之,法家的那一套理论和实践已不适用。汉初统治者需要有一种新的学说作为立国的思想基础;需要有一套新的治国方略来赢得民众的认同和拥护,巩固自己的政权。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黄老无为而治的学说得以大畅其道。 王充在《论衡·自然》篇中解释:“黄者,黄帝也;老者,老子也”。黄老学派属于道家。其宗法黄帝和老子,思想资源相当驳杂:“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黄老道家的主要观点是,德刑并用,以德为主、约法省禁,无为而治。 1、约法省事、重德轻刑既是无为而治的重要内容,也是汉代法律指导思想的基本方面。 汉初黄老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陆贾(知识界)和刘安(皇室)。陆贾是一个儒道合流的思想家。他曾在刘邦面前称颂诗书,引起刘邦无赖本性发作:“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则回答:“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刘邦无辞以对。他交给陆贾一个任务,让陆贾总结“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事”。于是,陆贾退而著《新语》二十篇,写一篇上奏一篇,刘邦读一篇,叫好一篇。 陆贾总结秦亡的教训是“举措(实行)暴政而用刑太极”。造成“事欲繁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而要避免秦亡的覆辙,就必须“省事”、“约法”。实行无为而治。陆贾认为“道莫大于无为”。这个道既可以理解为形而上的天道,也可以理解为形而下的治国之道。天道是自然的,治国之道与此相适应,就应当是无为的。这种无为的治国之道表现在具体的政策和法律上就是:“设刑者不厌轻,为德者不厌重,行罚者不患薄,布赏者不患厚”。简言之,就是轻刑、重德、薄罚、厚赏。 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汉初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民心得以稳定,政权得以巩固,取得较好的成效。 2、无为而治的另一项内容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即是减轻人民的税赋,减少政府的干预,让百姓在相对宽松、平静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生产,休养生息。用《汉书·刑法志》的话讲就是“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在赋税征收上,官方规定的田租一般为十五税一或三十税一之间。最大限度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在徭役差遣上,注意利用农闲时间,不耽搁农业生产。农民可以比较安心的耕作,减少旁骛。这对汉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同样是有利的。 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二)独尊儒术与汉代法律指导思想的第二次转型。 汉初的崇尚皇老、无为而治取到较好的成效。但是随着汉代国际环境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又产生了新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王朝的安全和统治秩序,也是无为而治的现有思想、政策所解决不了的。我们可以概括为内忧和外患两个方面。 先看第一个方面。汉初在地方政权组织形式上,设置了封国和郡县并行的制度安排。先是论功行赏,封异姓王,然后将他们逐一灭掉。为什么要灭掉他们?现在看来,加给他们的许多罪名都是借口,原因很简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继而又大封刘氏宗室子弟。被分封到各地的侯王领土、袭爵且拥有武装。权力很大。开始时,彼此还能顾及血缘关系,与中央政权相安无事。尔后,血缘渐远,势力又逐渐膨胀,割据一方,成为国中之国,俨然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从而成为汉中央政权的心腹大患。关于封国和中央政权的关系,张荫麟先生曾有一个比喻:这个大

文档评论(0)

mghkfg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