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 工作特性 不同于其它平板显示器的是VFD有阴极、栅极和阳极。熟悉的用户可以充分利用各电极的作用,使显示屏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而不熟悉的人可能会觉得它使用很不方便。由于VFD的产品繁多,不可能在此一一说明,下面只介绍其共同的特点。 7.1 驱动方式 VFD的驱动通常有静态方式和动态扫描方式二种。前一种方式用于显示位数少的数码和符号显示,后一种用于显示内容多的数码屏、复合显示和矩阵显示屏中。 静态驱动屏的栅极由一根引线引出,加一直流正电压,所有的笔段和符号都各有一个阳极引线,每一引线有一个驱动电路;这种方法原理简单,但驱动电路多,成本高。 动态扫描的数码屏和复合显示中,每一位数字或一个符号群有一个栅极,每个栅极对应数码的笔段或符号的阳极连在一起,各栅极分时间加扫描脉冲电压,阳极加笔段和符号的发光信息。简单矩阵屏中,栅极和阳极均为条状,分别对X和Y方向选址。 大多数录像机和VCD等显示屏的驱动电路是同整机的电路一体化的,而点矩阵VFD有其专用的集成电路。VFD的品种越来越多,每一种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也各不相同。 7.2 阴极特性 直热式氧化物阴极可用直流(限于位数少、阴极短的屏)、交流和脉冲驱动,阴极温度的高低对发光亮度和器件的寿命有极大的影响,因而灯丝加热电压需稳压。一般阴极表面稳定为650℃,而象时钟显示屏的温度可低于600℃以延长寿命,但太低的温度会降低亮度和破坏显示效果。加热电压的有效值要根据使用要求确定,误差不应超过标准值的士10%。 图5为NEC公司给出的寿命与阴极温度关系,显示屏为作时钟用的数码管。 7.3 阳、栅极特性 在数码和复合的VFD中,阳极和栅极的开通电压是相同的,而且一个发光点或笔段只有在其对应的栅极和阳极同时开通才发光。在荧光粉没有温度碎灭发生时,亮度与阳极电压呈5/2次方的关系。 图6为栅极电流、阳极电流和亮度与阳极电压关系。 图7为几种不同发光颜色的低压荧光粉亮度随阳极电压的变化。 8 VFD的新发展 借助于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开拓,开发了多种VFD的新品种,亮度、分辨率等性能也不断地提高。进一步缩小体积、减小功耗、降低成本和提高分辨率、实现多色化是研究和开发人员的长期目标。 8.1 有关新技术 VFD制造、相关材料及零件制作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决定了新器件的开发。最近与其有关的新技术和工艺包括下面几点: 1.薄膜光刻技术:绝缘层、发光层的丝印工艺,用曝光法得到高精度的图案。 2.栅极支撑技术:岛栅工艺使栅极的固定框面积缩小,并省去通向玻壳外的引脚,减小栅极功耗,并可用于比较复杂的显示图案。最近发明的肋栅(rib-grid)技术,完全省去了栅极边框,直接在阳极基板上印一网状、约100um厚的绝缘层—肋墙,把栅网印在肋墙上,无栅网的变形问题,可获得大发光面和高亮度的显示,并可减小字符间的尺寸。 3.CIG(Chip In Glass)技术,可减少器件的外部引线,以利用户使用。 4.无排气管技术:排气管是VFD最脆弱的部分,很容易破损,一般需要特别注意,无排气管VFD可避免这种损伤。 5.发光材料研究:开发替代硫化物系列荧光粉的低压高可靠性材料。 8.2 新器件的开发 在图表显示用的矩阵显示屏中,开发了字高1.5英寸的160X16点阵和1英寸字高的256X16点阵的大型信息显示屏。Noritake公司采用肋栅技术,制作的显示面为510mmX100mm点矩阵屏,号称目前世界最大;而该公司今年推出的MW25632C型VFD,256X32点阵,可显示16大2个汉字,字高5.4mm,亮度3000cd/m2,耗电仅1.2W,荧光粉印在内藏的驱动集成电路上,因而亦称CLVFD(Chip Lighting VFD)。 双叶公司开发了100mmx270mm的大型汽车仪表盘显示屏,内容除数字符号外,还包括模拟指针的速度、转速、温度和油量的显示。这样大面积的显示屏需要解决玻璃外壳的抗大气压力和大面积栅极的热胀冷缩问题。平视显示用的VFD把显示内容投射在汽车挡风玻璃上,让驾驶员不用低头就能看到数据结果,这类显示器件的亮度可达13000cd/m2,进一步的目标是 20000cd/m2以上。 矩阵显示屏已有320X240点阵,64级灰度的显示组件问世,但驱动的电路仍需进一步开发。从1978年开始报道的VFD平板电视,虽经不断改进,但由于难以解决高分辨率下的彩色化、低功耗以及驱动电路方面的问题,无法与液晶显示器竞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作小画面平板电视上实用的可能性不大。 吸收了CRT的技术,用VFD结构开发了多种的像素管,可用于大屏幕的显示系统,目前日本的索尼和三菱都有产品。 我国杭州大学也开发了室内彩色荧光像素管,发光点密度为15 625点/m2,每一像素由二绿、一红和一蓝点组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