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祛暑剂1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组方 “治脏腑冷热不调,饮食不节,或食腥脍,生冷过度,或起居不节,或当风取凉,而风冷之气,归于三焦,传于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水谷,致令真邪相干,肠胃虚弱,因饮食变乱于肠胃之间,便致吐利,心腹疼痛,霍乱气逆。” 香薷去土一斤 白扁豆微炒 厚朴去粗皮姜制,各半斤 治 法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外束肌表 夏日感受寒湿 内伤脾胃 方 解 君──香薷,辛温芳香,解表除寒,祛暑化湿,是夏月解表之要药。 臣──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湿,内化湿滞。 佐──白扁豆,健脾和中,渗湿消暑。 入酒少许同煎,增强散寒通经之力。 三药合用,共成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之剂。 配伍要点 辛温表散与苦温燥湿,甘缓和中配伍,既能散外邪以解表证,又可化湿滞而和肠胃。 类 方 新加香薷散 ——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临床应用 常用于夏季感冒,急性胃肠 炎等属外感风寒夹湿者。 注意事项: 若属表虚有汗或中暑发 热汗出,心烦口渴者, 则不宜使用。 现代研究 促进红细胞糖酵解的作用。 对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消炎作用。 方 歌 香薷散中扁豆朴, 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 新加香薷治阴暑。 清暑益气汤 《温热经纬》 原文?组方 《温热经纬》卷4: “湿热证,湿热伤气,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身热气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脉虚者。” 西洋参 石斛 麦冬 黄连 竹叶 荷梗 知母 甘草 粳米 西瓜翠衣 临床主治 暑热气津两伤证 证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治 法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暑热内侵 方 解 (君)西瓜翠衣:清热解暑 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 (臣)荷梗 助西瓜翠衣清热解暑 石斛、麦冬 助西洋参养阴生津 (佐)黄连:泻火,助清热祛暑 知母:泻火滋阴 竹叶:清热除烦 (使)甘草、粳米:益胃和中。 配伍要点 用大量甘凉濡润之品,稍佐苦寒清泄,兼顾清热解暑与益气生津,使清热而不伤阴,补虚而不恋邪。 类方 清暑益气汤 《脾胃论》 功用:清暑益气,除湿健脾 主治:平素气虚,又受暑湿证。 临床应用 本方可用于小儿夏季热属气津不足者。 方 歌 王氏清暑益气汤, 暑热气津已两伤。 洋参麦斛粳米草, 翠衣荷连知竹尝。 * * * * 原书未标用量 耗伤气津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