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淡平和 淹博厚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冲淡平和 淹博厚重 ——廖序东先生评传 王建军 廖序东(1915.3.23—2006.12.12)先生,湖北汉口人。先生幼年曾接受私塾教育,后转入公立小学。1931年,先生考入武昌省立第一中学初中部,期间几经转学。中学毕业后,先生旋进入湖北省立武昌师范学校求学。1936年1月毕业后,先生曾在汉阳兵工厂附属子弟小学短期任教。1937年7月,先生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其时,“七七”事变已经爆发。北平师范大学与北方几所大学联合在西安组建了西安临时大学,先生只得转赴西安入学。在抗战烽火中,先生随校南越秦岭,来到汉中城固,最终得以在西北联合大学内完成了学业。期间,从黎锦熙、许寿裳、罗根泽等多位大师问学,耳濡目染,受益良多,由此对汉语言文字学发生了浓烈的兴趣,确立了今后的人生坐标。1941年7月,先生从北师大毕业后即投身教育界,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以1947年为界,先生的教学历程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为中等教育阶段,执教的学校有陕西省立汉中师范学校、四川江北县国立女子师范学校、重庆市立女中、万县女中、湖北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湖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等六所;后段为高等教育阶段,执教的高校有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江苏师范专科学校、徐州师范学院等六所。由西到东,由南而北,先生一路漂泊,直至在江苏徐州扎根。作为一名湖北籍人士,先生长期奋斗在江苏大地,为江苏的人材培养和学科建设呕心沥血,用毕生豪情谱写了一曲不同凡响的楚风汉韵之歌。先生是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创始人,先后担任徐州师院中文系主任(历时达20年之久)、副院长等职,兼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学位委员会主任。先生还是江苏语言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所创立的徐州师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是国务院通过的首批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领江苏省诸高校之先。作为江苏省语言学会的首任副会长,他热情指导,积极筹划,为江苏语言学的发展和壮大倾注了无限的心血。先生还是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大力推动者,他撰写论著,编就教材,举办讲座,扶掖后学,造福学界,造福国民,在学术界和教育界享有盛誉。先生1952年即参加九三学社,是九三学社的资深成员,一向热心于民主和科学的促进工作,是忠诚的爱国者和坚定的同盟者。 关于先生的为人、执教和治学情况,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编的《人淡如菊——语言学家廖序东》已作了较为客观全面的介绍。本文拟在此基础上择其大端,述其梗概,以便读者诸君了然于胸。当然,文中也有不少细节乃笔者亲历,不少心得乃笔者自悟,此番一并披露,以显示先生对我的关怀之殷和教诲之深。 一.教育——矢志不渝的奉献者 也许是国情刺激,也许是家境逼迫,也许是天性所赋,教育的情结很早就在先生的心目中生成。中学以后,先生所报考的学校无一不是师范性的,从湖北省立武昌师范学校到北平师范大学;就业之后,先生所任职的学校也无一不是师范性的,从汉中师范学校到徐州师范学院。 1937年,时年22岁的先生执教汉阳兵工厂附属子弟小学,从此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从那时计起,先生的教学生涯长达七十年,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应该是一个值得夸耀的传奇。 董仲舒云:“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自为人师以来,先生始终贯彻教育至上的理念,以教育救国,以教育化民,热情投身教育,精心经营教育,确实做到了“美其道”和“慎其行”并举,堪称一代名师、一代贤师。 教育是先生平生最大的乐事。无论是动乱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只要条件许可,先生一定不会放下手中的教鞭。战火纷飞的岁月,生活清贫,他坚守教育;知识贬值的时代,政治压抑,他坚信教育;改革开放的春天,国运昌盛,他坚挺教育。于是,汉中的挞钟寺里、重庆的朝天门外、武昌的三道街边、苏州的拙政园内、南京的随家仓旁、徐州的快哉亭上,以及苏北东海、新沂、丰县、沛县阡陌纵横的田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奔忙着的教师身影。从青年而中年而老年,先生步履匆匆而神情恬然,把美好的年华播洒在规模、层次、条件不一的教学场所之中。即使在身居中文系主任和副院长等要务时,先生依旧亲临教学一线,给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绝少端坐于办公室。在七十多岁办理退休手续之后,先生依然不计报酬,坚持给别人带的研究生开课。浏览《廖序东教授工作纪年》,我们惊奇地发现,九十岁高龄的先生还在热情高涨地给研究生大讲《马氏文通》。这种“不知老之将至”、“老当益壮”的精神,我们大概只有在视教育为生命的人如先生辈身上才能领略到。 先生一辈子开设过很多课程,计有国文、现代文选、教育心理学、中学语文教学法、国语文法(后改名“现代汉语语法”)、文字学、现代汉语、《马氏文通》、语言学书目举要、西方语言学论著选读、金文选读、汉语言学史概要等。每上一课,先生必精心备课。有的课如《马氏文通》、语言学书目举要等虽讲过多轮,但常讲

文档评论(0)

zywx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