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生应该带手机吗? ——关于携带手机利弊的讨论 解决方案 其他地区的做法 : 杭州一中:不准带手机进校 。 龙岩一中:带手机进考场,无论是否用于作弊,该科成绩一律以0分论处。 浙江台州一中:学生用手机需先与学校签合同 。 宁波:禁止学生带手机,违者扣分。 国外的做法: 芬兰:禁止向青少年推销手机 。 芬兰市场法院近日决定,禁止芬兰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如果违反这一禁令,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 美国:为校园手机立法。 大约在10年前,美国各州的学区纷纷制定规则(有些是州议会或地方政府立法),完全取缔在校学生使用传呼机和手机。 德国:欲禁止手机在学校使用 。 德国已开始就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问题展开了公开讨论。 * 调查:10%日本青少洗澡时不忘带手机 【简 介】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文部省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日本青少年的手机“瘾”已非常严重,手机在他(她)们的生活中已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不管是吃饭、上课还是洗澡时,都会因收发邮件而忙个不停. 2009-02-27 16:52 来源:CnBeta 校园里 数千手机在“唱歌”(图) “班上70多个同学,可能有50多人有手机,最贵的价值2000多元,最便宜的也要值500多元。”该班学生罗翔雨告诉记者,初中、高中学生用手机都是普遍现象,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2009-03-13 来源:巴中网 利大于弊 OR 弊大于利 利的方面: 1、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2、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3、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4、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5、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 据某市教育部门对其下属的9所中学学生手机持有者所做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使用手机用于紧急联系用途的为5%,上网聊天21%,通话聊天48%(包括谈恋爱),玩游戏11%,下载图片铃声12%,拍数码照片3%。 ?学生:同学有的我就要有 ????记者在部分校园走访时发现,手机对于追逐时尚、注重个性张扬、需要情感交流的中小学生来说,其魅力是无法抗拒的,远比传统玩具和个性文具更有趣,更好玩。上周六,北环大道旁边一所中学举办运动会,记者现场看到,观赛学生大多拿着手机。女生小梁介绍说,各班有手机的同学都超过半数。平时,该校不让学生带着手机进校门,大家就关机放进书包,等放学后再开启。另一男生小王表示,自己买手机后,与班内同学联系方便,与以前小学、初中和外地朋友沟通交流也加强了。“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都可以用短信来说。同学中间常有人搬家转学,没有手机联络沟通,好朋友早就淡忘了。” ???? 同为校园“手机一族”,学生小孟表示自己更喜欢手机的接收网络资讯功能。而且音乐和拍照功能俱佳、兼备蓝牙和可扩展功能的手机,令人体验到音乐的动感和高科技的炫目。“遇到不懂的字、词或英语单词,只需手机上网在‘百度’、‘google’网站上一搜,就有答案了。还有照相功能,旅游时碰到急于抄录的风景名胜介绍文字,用手机一照,在电脑上一转换,就成电子文档啦!”小孟乐滋滋地说:“和许多同学遇到的情况一样,爸爸妈妈起初也不打算给我买,顾虑重重。直到我说‘同学有的我就要有!’他们才妥协。” 家长:本想解忧却添新愁 ????大部分被采访的家长称,给孩子买手机是希望在孩子身上安个“遥控器”,以便即时相互通话。对于他们利用手机上网、移动QQ、聊天、打游戏等则始料不及。 ????“有手机的孩子太多了,人家都有他没有,做家长的说不过去。”梅林一村的贺先生抱着这样的想法,给刚上初中的儿子小强买了一部手机。起初两个月,小强消耗话费尚不多,可是到了第3个月,麻烦事就来啦:话费一下子超出200元。满腹疑虑的贺先生到电信部门一查,大吃一惊:竟然是新增的声讯电话费。贺先生叹:“本想解忧,却添新愁。我担心:万一有不良的声讯电话对孩子造成坏影响,怎么办?” ??? ?“中小学生每天上学早,带着贵重手机上路,万一被坏人盯上了,也是令人担忧的。”百仕达花园郝女士说,她的小女儿芳芳,手机就是在上学路上被骗走的。那天清晨,芳芳在街头遇到两个二十来岁,像是从内地来深圳实习的学生,声称借她的手机给走散的老师和同学联系一下。不料,芳芳把手机借给他们后,两个骗子拿到手机便跑了。 一些老师还经常提醒学生,走在路上不要打手机,防止引发交通事故。 老师:校内没有带手机的必要 多数中小学生在校内除了需要与家长联系时使用手机外,更多的时候是把手机当作玩具用,给同学通话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