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第期中月考().doc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综合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
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班 专业 科目
(命题人 审核人 )
()A.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赛场上果然深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B.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于是问题便茅塞顿开,这种一下子使问题解决的顿悟,便是所谓灵感。C.薛宝钗巧妙而自然地利用了她豁达的行为、端方的品格,与林黛玉虚与委蛇,从而赢得了她的尊敬。
D.在国际会议上,虽然他的话我不懂,我的话他也不懂,但我们凭着手势和动作,便言为心声了。呈现一种久已被我们熟视无睹甚至因审美知觉麻木钝化而遗忘了的景观
D.《落日》一文是一篇新闻侧记,通过对“日本投降签字”这个历史性事件中重要场景的真实描述,揭示了日本法西斯的没落,寄托了作者对每个中华儿女的希望——铭记历史,爱我中华。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大题,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一)
所谓“一字诗”就是说改了一个字,即把“数”字改为“一”字。一字之改,为什么使作者钦佩得 呢?看来,其中是有妙趣的。诗题为《早梅》,写的是梅,而立意则应在早字:一场雪下过,深深的积雪覆盖万物,但坚毅独拔的梅花,却迎风斗雪,傲然开放。诗中所写的是 的早梅,它并不因风雪摧残而萎缩凋零,反而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深雪里绽开蓓蕾。如果是开了数枝。说明已开放了几天了,如果是一树梅花,那就更是花开已久了。“一枝开”既表现其早,还使人感到无数蓓蕾将迎着严酷的风雪,不断怒放。惟其“一枝”,才表现出 的品格和生命力,这样,诗的意境才符合“早梅”二字的命意。由此可见,“一”字虽属数的概念,但在表现“早梅”意境中,却起了如此巨大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是说,写早梅就只有这种写法,也有人以盛开的梅花描写早梅的,例如张谓《早梅》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但这写的是另一种意境,和齐己的是 的。
11.选文中所填的词语依次是( )
A. 五体投地 含苞欲放 坚强峭拔 迥然不同
B. 甘拜下风 盛开怒放 坚韧刚强 迥然不同
C. 甘拜下风 含苞欲放 坚强峭拔 截然相反
D. 五体投地 盛开怒放 坚韧刚强 截然相反
12. 关于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选文部分是本论的概说,以 “一字师”的故事,说明选用“一枝“,才可表现早梅的坚强品格和生命力。
B. 齐己把郑谷写的《早梅》中的“数”字改为“一”字。一字之改,能使诗的意境符合“早梅”二字的命意。
C. 选文典型举例“一字师”的故事,总说“一”字虽属数的概念,但在表现“早梅”意境中,却起了巨大的作用。
D. 通过对“一字师”故事的分析谈启示,可以自然而然提出观点,引出对“一”字妙用的展开分析。
13.张谓《早梅》“写的是另一种意境”,这“另一种意境”指的是( ) A. 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蕴深刻。诗中借对梅花在严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
A.“两篇小赋”指月夜泛舟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两文中夜游的起兴及游程基本相同。
B.“在写作上,内容决定外在形式”,内容指诗人宁静欣悦的心境,形式是指宁静欣悦的作品风格。
C.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D.“他究竟怎样陶冶出此种恬淡的心境呢”,承上启下,激发读者兴趣。
16.对苏东坡的散文名篇《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17.选文引用了苏东坡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其作用不正确的是( )
A.引用苏东坡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增强传记的真实性,使传主苏东坡形象真实可感,具体生动。
B.引用了苏东坡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真切地展示了苏东坡月下漫步宁静欣悦的心境。
C.引用苏东坡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强化全文的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