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太阳能应用转移到一般民用,如手表、小型计算器。这些设备通常是利用太阳能给镍镉电池充电。 1974年Haynos在硅结晶面蚀刻出许多类似金字塔的几何形状,可以有效地降低太阳光反射,转换效率达到17%。 1976年出现第一块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 1985年,在太阳能电池表面做出微沟槽的PESC(钝化发射区Passivation emitter solar cells)型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超过20%。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 德国弗赖堡 1990年以后,太阳能电池发电与民用发电相结合。 澳大利亚东海岸 蒙塔古小岛 *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 德国是世界上太阳能电池最普及的国家,其次是日本和美国。 中国是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2009年3月,中国宣布了太阳能补贴计划。继美国之后,2012年9月,欧盟对中国发起光伏反倾销。 2013年6月14日,日本太阳能电池龙头厂夏普(Sharp)宣布已采用聚光三结化合物研发出转换效率高达44.4%的太阳能电池。 目前商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不足25%。 中国尚德的电池片早在2012年3月12日就宣布通过采用其专利Pluto(冥王星)技术已将多晶硅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提升至20.3%。现在应该更高了。 2013年中电光伏单晶电池转换率达到20.26%,刷新纪录。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1.3 阳光的物理来源 光是一种电磁波, 具有波粒二象性 波包:绝对的平面波是不存在的。 波包可以看成是许多不同平面波长的平波的叠加,强度只在有限区域中不为零。 * 热物体发出电磁辐射,光谱或波长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光子的能量 光子的能量: h为普朗克常数, f为频率,c为光速,λ为真空中的波长。 光的能量与波长成反比。 能量的单位: 电子伏特(eV) 能量与波长的关系: 其中λ的单位为 nm * 1.4 太阳常数---太阳光 * 内核:核聚变反应 氢离子层:强烈吸收 辐射 光球层,温度6000K 热对流 太阳是一个充满气体的热球 地球 辐射 Glass prism low energy photons High energy photons 黑体与光照度 * 许多常见的光源如太阳和白炽灯都是相似的黑体模型。一个黑体能够吸收所有入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并基于温度的不同辐射出不同的电磁波。 黑体: 式中,λ是光的波长,T分别为黑体的温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F的单位为W/ (m2μm) ,W/m2指的是波长为λ(μm)光的光强(功率密度)。 黑体发射的电磁辐射的辐射功率F(光照度)与波长的关系公式由普朗克辐射定律给出: 光照度: 不同温度下,黑体的光照度与波长的关系 * 温度 波长丰富 波峰移动 光照度增加 总的功率强度 * 黑体发出的总的功率强度(单位W/ m2)为: 式中σ为Stefan-Boltzmann常数,T为黑体温度(K)。 σ =5.67×10-8 W·m-2·K-4 峰值波长λp * 峰值波长λp是光照度最高时对应的波长。该波长的光辐射出的能量最高。将光照度方程对λ进行求导,导数为零处的波长就是峰值波长λp 。这就是Wien定律,对应方程为: 太阳光强 * 太阳的表面辐射功率强度Isun相当于6000K(5762 K± 50K)黑体的辐射强度,其总的功率等于Isun乘于太阳表面积4πR2,R为太阳的半径。 越远离太阳表面,太阳总的功率强度就被扩散到越大的表面。 随着太空中物体与太阳距离D的增加,照射到表面的太阳光强减小。 太阳光照射在距离D处的球面面积为4πD2 ,入射到物体的光强为: 太阳光强 * 太阳光照射在距离D处的球面面积为4πD2 ,入射到物体的光强为: 不同行星的太阳光强 * 行星 距离(x109m) 太阳光(W/m2) 水星 57 8908.0 金星 108 2481.3 地球 150 1286.3 火星 227 561.7 木球 778 47.8 土星 1426 14.2 天王星 2868 3.5 海王星 4497 1.4 太阳常数AM0 * 地球以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公转。由椭圆形轨道引起的改变大概在3.4%左右,一月份时太阳光照度达到最大,最小时为七月份。 太阳常数,也叫作大气光学质量零辐射(optical air mass-zero radiation),记作AM0(书图1.3):地球大气层之外,地球-太阳平均距离处,垂直于太阳光方向的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基本为一常数。 在光伏应用中,采用的太阳常数为:1.3661 kW/m2 1.5 地球表面的日照强度 * 当入射到地球大气层的太阳辐射相对稳定时,影响地球表面辐射的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