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教育类演讲词中的德育思想及其作用探析.docVIP

张謇教育类演讲词中的德育思想及其作用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謇教育类演讲词中的德育思想及其作用探析

张謇教育类演讲词中的德育思想及其作用探析   摘 nbsp; nbsp;要: 张謇一生所创事业庞大,遍及政治、实业、教育、文化、慈善、公益、盐垦、水利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都有所建树,他的演讲词贯穿其一生事业,共160多篇。张謇演讲词主要包含教育、实业、慈善、政见、交往五大类内容,其中教育类演讲词占比最高。在该类演讲词中,张謇用开门见山、旁征博引、叙论结合等方式,表达了丰富的德育思想。本文重点分析张謇在教育类演讲词中的德育思想、它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影响,激发探索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激励我们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中国论文网 /7/view-7209692.htm   关键词: 张謇 nbsp; nbsp;教育类演讲词 nbsp; nbsp;德育思想 nbsp; nbsp;作用 nbsp; nbsp;影响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轰轰烈烈地进行,随后传播到北美乃至世界各地。西方国家凭借工业革命的发展,同时又为满足自身需要,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1840年,英国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随着战争的失败,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甲申(1884)以后,中国更是政潮起伏、外交翻覆、国势阽危。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暴露出“清政府之无能,政治、军事之腐化,经济、文化之落后,及其他种种弱点”①,此后世界列强更是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国难当头,为了探寻国家出路,挽救民族危亡,许多仁人志士利用演讲这一有力武器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或主张维新改良,或提倡君主立宪或倡导革命共和。这一时期,涌现出像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严复(1854-1921)、孙中山(1866-1925)、蔡元培(1868-1940)、章太炎(1869-1936)、秋瑾(1875-1907)、黄炎培(1878-1965)等一批爱国优秀演讲者。在那样的年代,张謇为了宣讲实业、教育等事业,为了实现救国富民的目标,奔走呼号,进行公开演讲,他的演讲词同样具备相当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张謇教育类演讲词概述   张謇的演讲词内容多样,展现了其过人的思想观念与丰富的人生阅历。在内忧外患、国弱民贫的近代中国,张謇怀着满腔爱国之情高举“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之旗帜,高中状元后放弃仕途,回到家乡南通大办实业、大兴教育,投身各项事业,进行地方自治,践履救国强国之志。张謇演讲词基于多项事业的实践,表达了其各方面的思想主张。他一生创办了300多所学校,教育可谓其各项事业的重中之重,故教育类演讲词数量最多,共约60篇,主要发表于张謇所创学校之开学、年假、毕业、运动会、校友会等活动时,内容主要包括办学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侧重展现其丰富的教育教学相关实践与思想。   二、教育类演讲词中的德育思想   张謇的教育思想丰富而且前瞻,从他的教育类演讲词中,能看出他特别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并把发展“德、智、体”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教育内容,其中“德”处于第一位。张謇认为教育的目的即为育人,育人首先在德,他在《银行专修科演说》(1913)中明确表示“首重道德,次则学术”②。在该演说中,张謇对德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即“道德优美”。所谓“道德优美”,即道德高尚之意,是张謇的德育目标。张謇特别重视中华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基础“修身”这一美德,并以此作为学校德育内容,他在教育过程中特别重视个人品德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诚实守信之良好品德,认为“人道尽而后可以进圣贤之域”③,这些德育思想在其教育类演讲词中多有体现。   1.推崇勤俭节约   1903年,张謇参观日本的实业教育,他对那里学生的勤俭之风记忆尤深,他曾在《女师范校毕业演说》(1923)中回忆并赞叹道:“二十年前,余参观日本实业教育,其学生勤俭之风,实令人钦敬。”④民国五年(1916),张謇在农校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整篇演讲词即围绕校训“勤苦俭朴”做具体阐释。张謇将该演讲词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课程内容,亦将其作为推崇勤俭节约之宣言。该演讲开头两句“今日农校又开学矣。予对于诸生无多言,惟将校训之勤苦俭朴四字细细解释,冀诸生之易于领悟也”⑤即点明此次演说的主旨,与诸生共勉。   农校校训“勤苦俭朴”中“勤”对应为“乾德”,而“乾之德在健”,“健”则为“自强不息”。在《师范学校第一届简易科卒业演说》(1905)中,张謇便通过武训的故事激励学生自强不息:武训是一名叫花子,十岁左右父母双亡,穷无所依的他只好靠乞讨为生,看到同龄人都能上学而自己却不能时,他便立下创办义学之志愿,他坚定决心,百折不挠,最终把所乞之钱积攒下来办成义学。张謇在该演说中称赞武训具备“大仁”、“大智”、“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