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风驭马逐水草而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御风驭马逐水草而行

御风驭马逐水草而行   骑马给人一种自由的快感,在马背上御风而行,舒朗。和这种聪明的生灵配合好了,它能带你去任何地方,特?e是位于自然深处的一些绝美之地,是一般旅行方式难以到达的。 中国论文网 /6/view-7236935.htm   人类一直在寻找着和动物之间沟通的通道。每次马背上的旅行,都是我与这种生灵的一次邂逅。马不是用来战胜和征服,而是用来相处的。人生和自我亦然。   10年马背之旅   2001年,在从甘南到川西的旅途中,我第一次尝试马背旅行,经过在山区漫长的跋涉,我们的马队终于抵达了期待中的高山海子,碧绿的水面一平如镜,周边翠林倒映其中,日暮时分,彩霞满天,我们――包括一对来自哥伦比亚的夫妇、几个日本、韩国的背包客、藏族向导和马夫――围坐在熊熊篝火旁,享用浓烈的青稞酒和热腾腾的马茶,向导唱起悠远的牧歌,感觉似乎回到了远古的游牧时代,我们就是   一群逐水草而居的迁徙者,物质生活简单,心灵却无比自由。   从此,我就爱上了骑马、露营的生活。   2005到2015年的十年间,我的马背旅行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山区长途穿越,一是探访马文化。   长途穿越主要是在中国西部,去的最多的是新疆,特别是阿勒泰、伊犁等哈萨克族游牧区;其次是云南、四川一带的山区,特别是木里、稻城、香格里拉的藏区。一连很多天,白天骑马,晚上露营,手机没有信号,可以完全放空自己,融入自然,获得新的能量。   十年来,我也不断寻找和拍摄各类与马有关的民俗文化,比如新疆柯尔克孜猎鹰、匈牙利骑射、美国66号公路牛仔文化等。随着交通方式的改变,马文化正在逐渐消亡,这种发现和记录变得更为迫切。   在此期间,MeganLewis的故事曾给予我很多鼓舞。她曾担任英国长途耐力马术协会主席,热爱培育良马和骑马旅行。北京奥运会闭幕之后,这个年近七旬的英国女人决定:从北京骑行前往下一个奥运城市――伦敦,全程8000多公里。沿途要换几匹马,经过每个国家,出入境都要涉及动物检疫的问题,4年后,她完成了这次不可思议的旅行。60多岁还有梦想,多好。或许,我的马背生活,也能持续到60岁。   驯服蒙古“情人”   -30℃的锡林郭勒盟,在室外待了一会儿,我睫毛上的雾气就凝成了冰碴。这个季节正是驯服蒙古野马的最佳时间,和西方普遍采用的“自然驯马法”不同,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方式驯服烈马,古老,而且霸道。   未经驯化的野马,当地俗称“生个子”,要经过专业的驯化才能与人互动。牧民杨二虎和几个朋友正在马圈里套马,这是驯马的第一步。马在狭小的空间里奔突,灵敏地躲闪,被套索套住后,挣扎着立起上身,鬃毛张扬,几个人合力都拉不住。一时间马圈里烟尘滚滚,混合着马匹的嘶鸣和人们的吆喝。最终,身材最强壮的朝鲁把被套住的马牵到空地上拴好,继续刺激它,让它多耗一些体力。马扭动脖颈,前蹄拼命抓向天空,这个从来没有被束缚过的生灵初次尝到了失去自由的滋味。   牧民们先给马套上笼头,再戴上衔铁。衔铁是骑手和马产生联系的最重要的装置,很多指令都是通过拉动衔铁传递给马。一直自在咀嚼青草的牙齿间,忽然多了一根冰冷的铁家伙,马的暴怒、惊恐从眼神中可一览无遗。它开始更有力地反抗,几个大汉同时压住牵马的绳子,排成“拔萝卜”的队形,才勉强不被马拽倒。鲜血从马的嘴角冒了出来,可它仍然不屈服。四个人压住马头将其按倒在地,此时刮起了沙尘暴,滚滚风尘中,马咬着滴血的衔铁咻咻喘息。   马努力站了起来,马头还被压在地上,身体弯成了一个大S形。这个阶段主要是要让马镇静下来,另外就是降低马身,好备上鞍子。身材轻巧的刘国珍坐上马鞍,人们松开了马头。马开始疯狂地尥噘子,试图把背上的东西甩下来。这是一种较量,骑手必须以各种姿势保持平衡,一旦从马背上掉下来,马的气势就压过了人。   刘国珍在马背上坐得很稳,马的体力耗尽,逐渐平静下来。至此这匹野马算是基本驯服了。   一般来说,驯好一匹马需要两三天,有的马比较迟钝,第一天没事,第二天才开始尥蹶子。骑在马上的人功夫要非常过硬,过去讲究上马前带上一个羊头,马尥蹶子的时候,人在马背上啃羊头,说明骑手的镇定、技艺娴熟。还有人在驯马的时候带一个桶,套完“生个子”顺便再打桶水,干活儿“不放空”。   在一帮朋友的帮助下,杨二虎家一天之内驯服了十匹野马。夕阳西下时,马和人都倦了,牧人牵着最后一匹被驯服的蒙古马归圈,人和马的剪影构成一幅和谐的凶面。   就像骑马捡哈达、骑射一样,驯马现在也逐渐演变为年轻人的一种娱乐。当然也肩职业驯马师,请他们驯一匹马,费用要几百到上千元。   我在匈牙利的马场见到过西方的“自然驯马法”,驯马师对马相当温柔体贴,身体几乎不与马接触,使用意念、眼神以及身体语言就能让马听从指挥。国外的马种经过多年演化,已经脱离了野性,性格相对温顺、敏感。而蒙古马是世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