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第二十四章概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虫媒病毒和 出血热病毒 第二十四章 第一节虫媒病毒 (arbovirus) 虫媒病毒也称节肢动物媒介病毒(arthropod borne virus),是指一大类通过吸血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叮咬人、家畜及野生动物而传播相应疾病的病毒。 分属于14个病毒科,其中主要有披膜病毒科、黄病毒科、布尼雅病毒科等,其中对人致病的有100余种。 我国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和登革热病毒等。 小球形,直径20~70nm。 -ssRNA,立体对称,有包膜,表面有血凝素。 抗力弱(对温度、乙醚、酸等都敏感)。 在细胞浆内增殖,宿主范围广,致病力强。 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兽共患病 野生动物-储存宿主,传染源 节肢动物-储存宿主,传播媒介 潜伏期短,发病急,有季节性及地区性。 共同特点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B encephalitis virus ? 1934年在日本首次被分离出,曾命名为日本乙型脑炎。 1950年后更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以蚊为传播媒介,引起急性传染病。 (一)生物学性状 1.包膜上糖蛋白E(病毒血凝素),能凝集雏鸡和鹅红细胞,相应抗体能抑制血凝并有中和病毒作用。 2.敏感动物是乳鼠。鼠龄越小,易感性越高。 可在地鼠肾、幼猪肾等原代细胞内增殖-CPE。 3.抵抗力弱,对热、石炭酸、丙酮等敏感。低温 能长时间保存。 4.抗原性稳定,抗原性单一,疫苗预防效果较好。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传播媒介 三带喙库蚊,也是长期储存宿主。 发病有季节性,与蚊虫的密度一致。 南方6~7月;华北7~8月;东北8~9月。 蚊虫可携带病毒越冬且能经卵传代。 传 染 源 家禽、家畜,幼猪是最重要扩散宿主。 传播方式 动物←→蚊→人 致病性 病毒→人体皮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结增殖→第一次病毒血症→肝、脾的单核巨噬细胞增殖,10d左右潜伏期→第二次病毒血症,出现发热、寒战及全身不适。 绝大多数成为顿挫感染,数日后可自愈。 少数人(0.1%)-病毒→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实质和脑膜炎症(乙型脑炎,大脑炎)。 轻型 38~39 ℃清度嗜睡 普通型 39~40℃嗜睡 ,浅昏迷 重型 40℃以上 昏迷,抽搐,肢体瘫痪和呼吸衰竭。恢复期有失语或精神障碍。 极重型(暴发型)1~2日内体温40℃以上,抽搐、昏迷、呼吸衰竭及脑疝。 病死率 10%~40%, 幸存者5%~20%可留下痴呆、偏瘫、失语、智力减退等后遗症。 临床表现: 免疫性: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以中和抗体为主。 (三)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 诊断 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IgM抗体,早期诊断;ELISA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抗体。 预防 防蚊、灭蚊、易感人群接种地鼠肾灭活疫苗,接种后保护率达60%~90%;幼猪接种疫苗。 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的病原体 热带、亚热带地区比较严重的地方流行病之一 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佛山市首次发现 患病后有发热、肌肉关节剧痛等症状(断骨热) 二、登革病毒 Dengue virus 传播媒介 伊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 传 染 源 病人 传染方式 蚊叮咬(蚊→人→蚊间传播) 致 病 性 病毒→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单核细胞中增殖→病毒血症→引起发热、肌肉和关节酸痛、淋巴结肿胀、皮肤出血及休克等。 致病与免疫 临床表现:症状轻重不一,多为隐性感染。 类 型:普通型登革热,症状较轻。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初次 感染往往出现登革热综合征,病死 率达5%~10%, 感染后产生中和抗体 可造成病理损伤,并能促进病毒复制。 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接种白纹伊蚊的C6/36细胞株 血清学诊断-检测血凝抑制抗体(HI)等 早期诊断-ELISA检测IgM 预防 尚无有效疫苗预防。 免疫特点 第二节 出血热病毒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由节肢动物或啮齿类动物传播,引起出血和发热为主要症状。 重要种类 我国 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登革病毒等 非洲 马堡病毒、埃博拉病毒 分类见P273表24-1 又名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 是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我国多见,病死率3%~5% 。 一、汉坦病毒 Hantavirus 1.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ssRNA,分节段(长、中、短3段),有包膜,螺旋对称。4种蛋白:L为聚合酶,N为核蛋白,G1、G2是糖蛋白,糖蛋白具有血凝活性,能凝集禽类红细胞;亦是中和抗原,能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