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13控制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讲 控制 小故事: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第一节 控制工作概述 控制的含义 控制,是指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内容 : 第一,控制有很强的目的性, 第二,控制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 第三,控制是一个过程。 控制的必要性: 环境的变化; 管理权力的分散; 工作能力的差异 控制类型 控制类型:根据控制的作用环节 输入 过程 输出 前馈控制 预计问题 同期控制 问题发生时进行纠正 反馈控制 问题发生后进行纠正 根据控制的原因或结果分类 直接控制 间接控制 控制工作的原理 反映计划要求的原理 指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完整,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越是能反映这样的计划,控制工作也越能有效地为主管人员的需要服务。 组织适宜性原理 指组织机构越是明确、全面和完善,设计的控制技术越是能反映组织机构中的岗位职责,也就越有利于纠正偏离计划的误差。 控制关键点的原理 控制关键点的原理,是主管人员越是尽可能选择计划的关键点来作为控制标准,控制工作就越有效。 例外情况的原理 指主管人员越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例外的情况上,控制工作就越有效。 直接控制的原理 指主管人员及其下属的素质越高,就越能胜任所承担的职务,就越不需要间接控制。 有效控制的要求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目标 标准 衡量实际绩效 比较 达到标准吗 偏差可接受吗 标准可接受吗 修改标准 通过 通过 识别差异原因 纠正绩效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第二节 控制过程 控制过程 确定标准 时间标准,是指完成一定工作所需花费的时间限度。 生产率标准,是指在规定时间里所完成的工作量。 消耗标准,是指完成一定工作所需的有关消耗。 质量标准,是指工作应达到的要求,或产品和服务所应达到的品质标准。 行为标准,是对员工规定的行为准则。 衡量工作 个人观察 , 统计报告 , 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 , 抽样检查 分析衡量结果 比较的结果无非有两个:一是存在偏差,二是不存在偏差。 工作出现了偏差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偏差,即工作结果比标准完成得要好;另一种是负偏差,即结果没有达到标准。 采取管理行动 改进工作:如果分析衡量的结果表明,计划是可行的,标准也是切合实际的,问题出现在工作本身,管理者就应采取纠正行动。 方法:立即纠正行动和彻底纠正行动。 修订标准 :在某些情况下,偏差有可能来自不切实际的标准。因为标准订得过高或过低,即使其它因素都发挥正常也难以避免与标准的偏差。 第三节 控制的基本方法 一、预算控制 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现金预算;资金支出预算;资产负债预算 预算的作用: 预算的局限性 二 、审计控制 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 作用与局限性 管理审计 主要功能 三、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基础: 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 成本控制的步骤 标准确定 偏差调查 纠正偏差 成本控制的作用 四、质量管理或控制 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20-30年代):19世纪中叶,分工的发展导致了质量检验的产生;1911年,科学管理理论诞生,管理者将质量管理活动分为计划和执行两部分,在执行阶段设立专职检验人员负责产品质量的检验;20世纪20-30年代,由专职检验人员进行质量管理的模式风行一时。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40-50年代末):1924年,贝尔实验室工程师、统计学家休哈特提出了“3σ”控制图法,即质量控制图法,二战期间得到广泛的推广;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实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已经不可能,于是道奇提出了“抽样检查法”。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通用电器公司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控制”;60年代初,开展依靠职工“自我控制”的“无缺陷运动”;90年代,全面质量控制(TQC)改称为“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意义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