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信标:新型核酸分子探针详解.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子信标:新型核酸分子探针 摘要: 分子信标是基于荧光共振能量传递原理设计的一种发夹型寡聚核酸分子荧光探针,能够与待测核酸序列分子相互作用发生结构变化产生不同强度的荧光信号及电化学信号等,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适于活体检测等优点。本文介绍了分子信标的作用原理,不同的分子信标类型以及应用,最后对前景作出了预测。 关键词:分子信标 荧光探针 灵敏度 选择性 活体检测 引言: 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MB)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药物、化学等多个领域【1,2,3,4】。近年来,MB特别是基于DNA结构的MB,已成为一种重要工具,用于核酸的复制、重组、翻译和表达的研究【5,7,12】。为了满足后基因组时代的发展需求,人们通过各种分子工程策略,发展了许多敏锐性更高、选择性更优的MB。 自从1996年Tyagi和Krame【6】首次建立了分子信标探针,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和多功能性,如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在它出色地完成了液相靶标测定(实时PCR测定)任务之后,人们又将其应用于核酸实时定量测定、活体分 析、化学与生物传感、疾病基因检测与诊断等研究中【8,9,10,11】。又由于易于对其进行修饰和改性,在这十来年的发展中,人们在经典分子信标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出了许多新型的分子信标,如无茎分子信标,用PNA【13】链代替ssDNA形成的PNA分子信标,以及LNA分子信标等。这些新型的分子信标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而设计的,特异性更强,稳定性更好,为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平台。为了满足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对分子信标的固定化也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自从谭蔚泓【14】首次将分子信标固定在硅胶上以来,固定化分子信标也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后来设计的将分子信标固定在金表面【15,16】,利用金的强摩尔消光系数进行淬灭,简化了分子信标的设计,更加方便对其进行操作,大大促进了基因微阵列技术的发展。 1 分子信标的结构和作用原理 分子信标的结构(图1):分子信标是一种设计巧妙的荧光探针。常规的分子信标是由一段包含了茎一环结构的单链寡聚核苷酸组成,形成一个发夹型结构。在其环状部分,一般是一段长度为15—30碱基的序列,能与目标分子特异结合,茎区是长度为5—8碱基的互补序列,茎区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为了保证分子信标的灵敏度和热力学稳定性,在其茎干区设计的碱基数目一般为其环区的一半。过长,则灵敏度下降;过短,则稳定性下降。由于分子信标杂 交前后环状区与目标分子的双链结构之间存在热力学平衡关系,使它的杂交特异性明显高于常规的线状探针。 近来,Dubertret等【17】用金纳米粒子簇代替DABcYL做淬灭剂,可以通过调节金纳米簇的形状、大小和组成而得到不同的淬灭剂。由于金纳米簇对荧光试剂有着更高的淬灭效率,所以用金纳米粒子代替DABcYL后,大大提高了分子信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它的淬灭基团还有铜离子螯合物【18】、超分子淬灭剂【19】以及直接利用碱基【20】本身做淬灭剂等。 图1 典型分子信标结构 另一种结构的分子信标是无茎分子信标。与经典分子信标结构类似,无茎分子信标只是不再含有双链结构的茎杆区,只含有单链的环状结构,具有很好的柔韧性。目前的无茎分子信标有PNA【21,22,23】和DNA【24,25,26】两种,自由状态时,由于荧光分子与淬灭分子之间的疏水作用使得无茎分子信标近似于一个闭环结构。当分子信标与靶序列结合后,探针与靶标形成的双链由于具有刚性使得荧光分子与淬灭分子分开,荧光恢复。无茎分子信标与标准分子信标相比,由于其柔韧性增加,所以在体系中检测时,对靶标的响应加快,特异性也增强,又因为其不需要茎的结构,在设计和合成上相对简单,成本降低。但其结构上缺少了茎区,稳定性有所下降,背景荧光相对增强。 分子信标作用原理:在自由状态下,分子信标以发夹结构存在,茎区的碱基互补配对,使连接在探针的5’端荧光基团及3’端的淬灭基团相互接近(约为7—10 nm)。当一定波长的激发光照射时,荧光分子和淬灭分子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荧光基团受激所产生的荧光被淬灭基团吸收,并以热量的形式散发,荧光几乎完全淬灭,此时荧光背景极低(如图2)。加入与环状区互补的靶核苷酸序列后,分子信标可与之形成相对刚性并且更加稳定的双链体,使茎干区的互补链被拉开,从而使得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分开,空间距离增大,根据Forster理论,中心荧光能量转移效率与两者距离的6次方成反比。杂交后,分子信标的荧光几乎完全恢复。并且荧光强度与溶液中靶标序列的量成正比,所以可以用来作定量分析。 图2. 分子信标作用原理 2 分子信标的类型 2.1 双重荧光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