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梳理第五部分(必修三)精要.doc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梳理第五部分(必修三)精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及各组分的关系 1、体液 (1)概念: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等 【辨析】①血液与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血细胞、血小板);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含水、无机盐、血浆蛋白等,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②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物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特指多细胞动物中的两个概念。 2、内环境 (1)概念: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注意】①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人体的角度看是内环境,从细胞的角度看是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②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 (2)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注意】①各组分关系图中箭头方向:单向与双向(识图依据);②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小肠绒毛上皮、肺泡上皮均为单层细胞(联系物质跨膜数量问题)。 (3)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组织液 血浆 淋巴、血浆 (4)内环境的功能 ①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②直接参与和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 【思考】人体内CO2、O2浓度最高部位分别是哪里?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其含量很少。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归纳总结】(1)是否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判断: 属于内环境成分的物质有:①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②代谢废物:CO2、尿素等。③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纤维蛋白原等。 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物质有:①汗液、尿液、消化液(消化酶)、泪液等;②只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的物质,如载体蛋白、血红蛋白、胞内酶(如呼吸酶)。 (2)常见生理过程或体内代谢发生部位 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①血浆pH的调节;②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及结合;③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④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⑤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 不发生于内环境的生理过程:如细胞呼吸;细胞内蛋白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2、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渗透压:①概念:溶液中溶液中溶质微粒对的吸引力。 ②大小:a.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则越低。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2)酸碱度: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②维持因素: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与其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血浆pH调节(:H2CO3/NaHCO3和NaH2PO4/Na2HPO4)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 【归纳总结】组织水肿的成因:①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减少,使血浆浓度下降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②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③肾小球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降低。④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造成水肿。⑤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三、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和调节机制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变化原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2)内环境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状态叫稳态。(包括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现代现点: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第2章第1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概念:反射是在(脑和脊髓)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不是所有动物,如单细胞动物)对内外刺激作出的。 (2)种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概念 反射中枢 特点 意义 实例 非条件 反射 生来就有,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性反射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先天性、终生性 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动 膝跳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 条件 反射 在生活中通过训练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大脑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