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人才培养的探讨与实践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模具人才培养的探讨与实践 机械工程系 蔡玉俊 汇报的主要内容 高校模具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模具专业的定位—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模具专业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 模具方向的科研定位—数字化模具设计制造集成技术 高校模具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模具专业定位主要是普通塑料模具和冷冲压模具 对目前主要依赖进口和能代表发展方向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和大型、精密模具方面涉及的很少。 2、以“学科本位”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中,课程设置与企业的要求不一致 课程设置偏重于材料成型理论、材料成型工艺,对模具加工制造讲授的内容比较少;针对模具的特种加工、高速数控加工的课程甚至没有开出。一些模具设计常用的CAD/CAE/CAM系统没有与相关模具课程很好结合而纳入教学计划中。 3、实训设备少,没有专门针对模具人才培养的实训中心 4、师资力量缺乏,尤其是实践教学师资 5、针对模具方向的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 模具CAD/CAM,过多的讲述基础理论,针对模具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内容很匮乏,不能反应目前模具CAD/ CAM的最新成果;模具设计方面的教材缺乏典型的设计实例;模具电加工注射模具和压铸模具常用的电极拆分和加工讲授很少。 模具专业的定位—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国内主要对以下四类模具的需求量每年都在递增,特别对高档模具需求市场量很大,主要有: 第一是汽车覆盖件模具。 第二是大型注射模具,例如汽车的保险杠、仪表盘、洗衣机的缸桶和面板等。 第三,汽车大中型内外饰件塑料模具也是需求的重点。 第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精密电子模具,如手机外壳及关键骨架模具等,一部手机大概需要30-40副模具。 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十一五”期间,天津将成为全国经济型轿车基地和手机生产基地。因此,今后5年~10年,我们首先应在市场需要量大,如在目前主要依赖进口和能代表发展方向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和大型、精密模具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因此,建议我系模具专业的定位为:面向汽车模具和大型、精密注射模具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同时汽车覆盖件模具可以与汽车工程系、工业设计等相关学科形成交叉。 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模具是集机、电、光、化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CAD/ CAM /CAE、高速加工、快速成型、精密成型、超精加工、信息网络等技术都得到应用。CAD/CAM技术在发展的初期就被模具制造业竞相吸收应用,与模具相关的CAD/ CAE/CAM技术一直是研究开发、教育培训和推广应用的热点。 我校在数控加工技术和CAD/CAM应用方面在国内高校处于领先水平,具备较先进的数控实训设备,同时拥有一批优秀的一体化师资,为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提供了很好的软硬件平台。可以说,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对我系CAD/ CAM和数控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目前,模具日趋大型化,而且精度要求越来越高。10年前,精密模具的精度一般为5μm,现在已达2-3μm。不久,1μm精度的模具将上市。随着零件微型化及精度要求的提高,有些模具的加工精度公差就要求在1μm以下,这就要求发展高速超精加工。而高速高精精密加工是我系”十一五”期间重点研究方向。 模具专业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模具方向人才培养中“学科本位”教育模式的不足,开展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基础的“能力本位”教育模式,面向本科生教学,使学生“动手动脑,全面发展“,既要符合国家本科生教学“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同时强化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 我国目前有600多万模具从业人员,模具设计师约有60万。目前模具制造行业缺少既有操作能力,又能够运用各种新型数字化工具而独立进行模具设计的人才,因此,模具设计师为2006年十大紧俏行业。 以“本科+模具设计师”为培养目标,从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和重组、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系列教材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1)贯彻我校“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方针,形成符合区域特点的CBE/DACUM培养模式,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模具产业实际需求为目标,强化能力本位取向,实施模具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型创新。通过与模具领域的专家咨询,开发相应的“本科+模具设计师”岗位“职责/任务表(DACUM表)”,确定模具人才的最终目标和能力目标,新生一入学就发给职责/任务表,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根据“职责/任务表”开发出相应的课程模块。针对不同的年级,确定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相循环的层次体系,使学生尽早即可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并能与所学理论相结合。比如在讲授材料力学时,应让学生了解到模具型腔板厚度的确定需要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