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精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其中:0.9% NaCl 100ml=10% NaCl 9ml  +5%G.S  91ml 1.4%S-B 50ml=5%S-B 13ml + 5%G.S 37ml 即配制:300ml3:2:1液=5%G.S(150+91+37)ml +10% NaCl  9ml +5%S-B   13ml 实际使用:300ml 3:2:1液=5%G.S  300ml + 10% NaCl 9ml+ 5%S-B  13ml 见尿补钾(入院前6小时排尿,膀胱叩诊浊音), 补钾浓度0.2~0.3%(不能超过0.3 % ) 每日补钾总量静滴时间不应短于8小时。 纠正低钾:原则为四不宜 1.不宜过早: 有尿或来院前6小时内有尿即应及时补钾,静脉补入氯化钾。 2.剂量不宜过大: 轻度为3-4mmol/L/d. (0.15-0.3g/kg/d), 重度为4-6mmol/L/d. (0.3-0.45g/kg/d)。 纠正低钾: 原则为四不宜 3.浓度不宜过高:不应超过0.3%,每日静脉滴入的总量,不应少于8小时。 4.速度不宜过快:慢滴,忌推. 一般静脉补钾要持续4~6天。 能口服时可改为口服补充。 肾功能不好则禁补钾。 (二)钾代谢异常 * 高钾血症 血清钾?5.5mmol/L 病因 排钾减少 肾衰竭 钾分布异常 休克、重度溶血 输入含钾溶液速度过快或浓度过高 (二)钾代谢异常 * 高钾血症 临床表现 心电图异常与心律紊乱 神经、肌肉症状 (二)钾代谢异常 * 高钾血症 治疗 防止致死性的心律失常 去除体内过多的钾 * (三)酸碱平衡紊乱 * 代谢性酸中毒 病因 细胞外液酸的产生过多(饥饿、糖尿病、肾衰、缺氧) 细胞外液碳酸氢盐的丢失(消化道、肾脏丢失) 呼吸深快 精神萎靡 烦躁不安 樱桃红唇 恶心呕吐 呼出酮味 代谢性酸中毒--临床症状: PH值: 7.35~7.45 CO2CP: 18~27mmol/L (40~60 Vol%) BE: ±3mmol/L 正常值: (三)酸碱平衡紊乱 * 代谢性酸中毒 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采用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等碱性药物 当血气PH7.30时用碱性药物, 按公式计算补碱量:需补5%NaCO3(ml): : -BE×0.5 ×体重(kg),为5%碳酸氢钠量ml。 按CO2CP计:=(22-测CO2CP mmol/L) ×0.6 ×体重(kg) 纠正酸中毒 先给予计算量的1/2, 复查血气后再调整, 纠正酸中毒后钾离子进入细胞内,钾低,游离钙也减少, 故注意补钾、补钙 (三)酸碱平衡紊乱 * 代谢性碱中毒 病因 过度的氢离子丢失 摄入或输入过多的碳酸氢盐 血钾降低,肾脏碳酸氢盐的重吸收增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s综合症等 呼吸性酸中毒 细胞外液减少及近端肾小管HCO3-的重吸收 增加 (三)酸碱平衡紊乱 * 代谢性碱中毒 治疗 去除病因 停用碱性药物,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重症者给以氯化铵静脉滴注 同时纠正低钠、低钾和低氯血症 (三)酸碱平衡紊乱 * 呼吸性酸中毒 病因 呼吸系统紊乱,引起肺泡PCO2增加 治疗 针对原发病,必要时应用人工辅助通气 (三)酸碱平衡紊乱 * 呼吸性碱中毒 病因 肺泡通气过度,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 治疗 针对原发病 (三)酸碱平衡紊乱 *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 高AG性代谢性酸中毒,以纠正缺氧、控制感染和改善循环为主 碱性药物应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使用 pH值明显低下时应立即用碱性药物 (三)酸碱平衡紊乱 临床酸碱平衡状态的评估 通过血PH PaCO2 HCO3 评估 * (三)酸碱平衡紊乱 * * 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 液体疗法几个基本概念  渗透压  血液作为一种特殊溶液也有一定的渗透压,通常正常值为:280 - - 320m0Sm / L 。 高于血浆渗透压的就叫高渗溶液, 低于者就叫低渗溶液, 等于血浆渗透压就是等渗溶液。任何溶液在进入血液时都要求是等渗的,比如:0 . 9 %盐水、1 . 4 %碳酸氢钠、1 . 2 %氯化钾、5 %葡萄糖等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溶液进入血液中都能够维持住本身的渗透压,比如葡萄糖进入体内后很快被代谢掉,渗透压就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