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本采集容器的说明 标本采集容器的说明 标本采集容器的说明 标本采集容器的说明 标本采集容器的说明 加强沟通 相互理解 相互支持 相互配合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70%酒精:30-60秒(90%有效) 10碘伏: 30-60秒(100%有效) 70%酒精脱碘 皮肤消毒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采血时间: 临床出现寒战或发烧高峰30-60分钟内进行采血 抗生素开始治疗前采血或 在下一次抗生素使用前立即采血 采血量是影响血培养阳性率最重要因素与年龄、体重、培养基含量的比例相关 成人采血量:若以采血量10ml为基准,采血量每增加1ml,可提高阳性率3%左右 (CLSI)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建议采血量 成人: 每份血培养一次采血 20—30ml 婴幼儿: 不超过总血量的 1% 1-5ml 血培养的采血量 采血量与肉汤比例应适当 1:5—1:10阳性率最高 CLSI推荐血培养瓶种类 成人每份血培养: 需氧瓶+厌氧瓶 采血量不够时,优先满足需氧瓶 儿童常规只做需氧血培养 采血量不足时标记实际采血量 CLSI推荐采血次数(M47-A,2007) 2-3次 建议:间隔0.5—1小时(临床情况紧急时可一次在不同部位采2-3份血培养) CLSI特别强调:对可疑菌血症初次诊断,不能只做一份血培养 发热待查(FUO) 从不同部位,采2-3份血培养(不同时间或不同部位) 如24-48小时血培养阴性,再做2份血培养 多次采血的意义 增加采血量,提高阳性率 帮助判断污染菌还是感染菌 采血20ml 一份检出率:65% 二份检出率:80% 三份检出率:96% 3次血培养对致病菌还是污染菌的判断 1/3:污染菌 2/3:致病菌>污染菌 3/3:致病菌 血培养瓶的运送 血培养采集后应在2小时内送检 如不能及时送检,应放室温、避光处 切记:不要放冰箱保存! 尿液采集注意事项 1.应用清洁、有盖、干燥、最好为一次性容 器,收集尿液标本。防止日照与污染 2.采集尿液量:尿常规与一般定性检查留取尿 液不得少于10ml 3.尿标本要新鲜,留取后立即送检。放置4h以 上尿中成分可发生变化,如红细胞、白细胞 溶解等 4.尿标本要防止月经血、白带、精液、前列腺 液、粪便、烟灰等异物混入。 5、一般检查留取晨起第一次清洁中段尿,作细 菌培养者应先做尿道口局部消毒处理并注意 无菌操作 粪便标本的留取 量:取蚕豆大小 外观:选取有黏液、脓血或其他异常外 观的部分 向医生叙述粪便的颜色与外观,住院病人必要时应留给医生观看粪便的形状、外观和颜色,因为这些内容对某些疾病的鉴别和诊断有一定价值 粪便标本的留取要求 容器:放在洁净的不吸水的蜡盒或塑料 盒内送检 做粪便细菌培:一定应使用实验室提供的消毒专用标本盒,以避免其他细菌混入标本中 留取后尽快送检 痰液标本的采集 自然咯痰法、气管穿刺吸取法、经支气管镜抽吸法等。 一般检查以清晨用清水漱口后咯出气管深处的第一口痰为宜; 作细菌培养,应先用灭菌水漱口,咳痰后置无菌容器及时送检,以免细菌和细胞自溶; 作漂浮或浓集结核杆菌检查时,需留12~24h痰液; 对于小儿,可用消毒棉拭刺激喉部引起咳嗽反射,用棉拭子刮取标本送检; 作细胞学检查时,嘱病人用力将喉内的头两口痰咳出弃去,然后咳出至少5~6口痰(总量约5ml左右)送检。 脑脊液:由医生采集 采用无菌管收集 必要时标本需要抗凝并 及时送检,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GLU分解使其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坏或溶解 标明: 第一管 细菌培养; 第二管 化学或免疫检查; 第三管 细胞计数。 浆膜腔穿刺液 可用3.8%枸橼酸钠与标本1:10抗凝 并立即送检,防止细胞破坏变性 作菌培使用无菌容器收集 检验标本的唯一标识 1、条形码 2、病人的信息(姓名、病区)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为保证临床检验质量,必须做到全过程质量控制,即对实验检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分析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 检验结果误差:70%分析前,13%分析中,17%分析后 分析前误差是仪器、试剂、质控品和标准品等再好也无法纠正的 分析前质量控制及管理之重要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3、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指对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过程。包括临床医师科学、合理申请检验项目;患者的正确准备;原始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及分析前处理 这些过程必须由临床医师、护士、患者、标本运送人员和检验人员共同参与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