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Virology)教案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类病毒的分子结构 类病毒大小约为300个核苷酸形成共价闭合的单链环关RNA分子。所有的类病毒RNA均没有信使功能,不能编码蛋白质。各种类病毒之间序列有较大的同源性。类病毒在其分子内可形成高度碱基配对的双链区,与不能形成碱基对的单链环状区相间排列,共同构成类病毒的功能区。 (一)T区 T区位于类病毒棒状分子的两端,它与类病毒复制起始有关,故具有很大的保守性。保守序列T1区的CCUC、T2区的CCUUC。 (二)P区 P区与类病毒在宿主上产生的症状有关。它在绝大多数类病毒中以(A)5-6为特征。不同的PSTV分离物其P区的几个碱基发生变化,可分别引起温和症状、严重症状或死亡。 (三)C区 该区以严格保守的双螺旋区 为核心,核苷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它可能是类病毒复制中的一个重要控制区域。 (四)V区 该区变异程序最大,即使是极为相关的类病毒(如TASV和CEV-A),其同源性也只有49%。该区亦与致病性有关,便仅V区发生变化就导致症状变化的类病毒分离物还未发现。 二、病毒的复制 由于类病毒RNA没有编码功能,其复制必然是利用细胞内已有的酶。类病毒的复制是借助宿主内依赖DNA的RNA聚合酶II进行的。 第二节 卫星RNA 卫星RNA是指一些必须依赖辅助病毒才能复制的小分子单链RNA片段,它被包装在辅助病毒的壳体中,本身对于辅助病毒的复制不是必须的,且它与辅助病毒的基因组无明显的同源性。 一、卫星RNA的基本性质 一般卫星RNA的大小均在300个核苷酸左右。许多卫星RNA的5’端具有m7Gppp帽子结构,3’端无巧不成书poly(A),而是类似tRNA 结构。卫星RNA通过分子内部碱基配对形成复杂的二级结构主要是利用辅助病毒编码的依赖RNA的RNA多聚酶。 二、卫星RNA对宿主症状的影响 许多卫星RNA能影响辅助病毒在宿主中所产生的症状,卫星RNA对辅助病毒所引起的症状的修饰作用,与卫星RNA本身的核苷酸序列、空间结构及复制特性有关。 卫星RNA减轻辅助病毒所引起的症状有各种假设解释其机理,对于CMV来说,其一是竞争复制酶假说:卫星RNA与CMV编码的复制酶,由于卫星RNA分子量小,RNA链短,因此完成一个复制周期的时间比CMV基因组短得多,这样的单位时间内复制出的卫星RNA比CMV基因组RNA竞争病毒制酶,从而干扰CMV的复制而减轻症状(轶闻13-5)。另一种假说说:有些卫星RNA,如CMV的Q-satRNA能够在体外与CMV编码壳体蛋白的RNA3和RNA4的部分区域形成碱基对,这样就可能抑制CMV壳体蛋白的表达,使病毒的复制和积累降低而减轻寄主的症状(轶闻13-6) 第三节、传染性蛋白质颗粒或朊病毒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是一类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患.病理学上的特点是大脑皮层的神经元细胞退化、空泡、变性、死亡、消失,被星状细胞取而代之,因而造成海绵状态,大脑皮层(灰质)变薄,而白质相对明显,这就是海绵状脑病或白质脑病。临床上相应的出现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症状。已知人和动物的传染海绵状病有(1)震颤病或库鲁(Kuru);(2)传染性痴呆或克雅氏病(Creurfeldt-Jacob disease,CJD),又称早老性痴呆病;(3)吉斯特曼-斯召斯列综合征(Gerstmann-Straussler syndrone,GSS);(4)致死性家族失眠症(Gerstmann-straussler syndrone,GSS);(5)绵羊瘙痒病(scrapie of sheep);(6)山羊瘙痒病(scrapie of goats);(7)大耳鹿慢性消耗病(chronic wasting disease of mule deer,CWD);(8)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俗称疯牛病;(9)猫海绵状脑病(fel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10)传染性雪貂白质脑病(transmissible mink encepholopathy,TME)。长期以来认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因是由非典型病毒或慢病毒引起。但从未在细胞中发现病毒颗粒,曾作过各种可能的解释,均未得到确切的答案。直至1982年Prusiner等报道羊瘙痒病是由一种蛋白质感染因子引起,命名为“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汉译名为传染性蛋白质或朊病毒),并用一个新词“prion”来代表。 一、羊瘙因子的蛋白质性质 对蛋白酶的敏感性 对蛋白质变性剂的敏感性 对紫外线照射的抗性 对热处理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