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总论教案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 一、V概念: 传统概念—一切引起传染病的物质(原虫、真菌、细菌等),Virus原是有毒的意思。 1892年俄国学者伊凡诺夫斯基发现了第一个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现代概念——是能通过滤器、非细胞结构、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仅能在活细胞呢复制增殖、对抗生素不敏感的微小生物。 对病毒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 1.autocatalyst 自动催化剂, 2.living molecule 活分子, 3.living things 生物 对病毒起源的三种认识: 1.原始前细胞生物的子代。 2.病原菌退化的存在形式(痘). 3.正常细胞中失去调节控制的自主成分(微小V) 二、V体的概念 Vitron发育成熟并具感染性的完整病毒(Virus) 三、病毒学: 研究病毒本质、病毒与宿主(人、动物、真菌、细菌)相互作用和规律的一门生物学科。 四、医学病毒学: 是研究人类病毒的本质及其与人类疾病关系的一门学科。 举例说明:病毒性疾病在医学上的重要性。《中华实验和临床V学杂志》、《中国病毒学杂志》。 第1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目的: 掌握病毒的基本性状、定义和概念、大小与测量单位,病毒的化学成分及结构,病毒的增殖。 熟悉病毒的形态、复制步骤、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对药物抗生素的敏感性、灭活的概念。 了解病毒学在医学上的重要地位,病毒的遗传变异,亚病毒的概念,病毒的分类原则。 第一节 V的大小与形态 一、测量单位:nm10-9;pm 10-12,fm 10-15,am 10-18. 二、形态:球形、杆形、砖形、弹状、蝌蚪形。 三、测量大小的方法: 1.已知孔径大小的超滤膜滤过法。 2.超速离心沉淀法。 3.电子显微镜检测法。 4.X线辐射法。 。 内容:绪论部分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一、病毒的结构。 核心 病毒的结构 衣壳 (包膜) 根据壳粒数目和排列的不同病毒结构有以下对称型 2、20面体立体对称型 3、复合对称型 病毒结构——包膜 二、V的化学组成 1.核酸 1)据核酸的化学成分不同将V分为DNA和RNA V,据核酸链分为ds、ss。 2)据核酸的结构不同,通过核酸分子杂交了解V在分类进化方面的关系。 3)V生命的组织者 4)V特性的主宰者 5)V感染的启动者,感染性核酸(感染谱宽,感染性较低) 2.蛋白质  是V总重量的70%构成V衣壳的全部成分和包膜的主要成分。 功能; (1)保护核酸免受核算酶和其它破坏因素(紫外线、热、放射线、化学品)的影响。 (2)表面蛋白与V吸附、穿入和感染有关。 (3)具有抗原性,诱导免疫应答。 (4)构成V体的酶类。 (5)毒素作用 3.脂类和糖类  脂类构成包膜,包膜脂蛋白引起机体发热等中毒症状,糖类除构成核酸中的戊糖外实际构成包膜表面糖蛋白的成分之一,它们与V的吸附和穿入有关。 二、V的化学组成 1.核酸 1)据核酸的化学成分不同将V分为DNA和RNA V,据核酸链分为ds、ss。 2)据核酸的结构不同,通过核酸分子杂交了解V在分类进化方面的关系。 3)V生命的组织者 4)V特性的主宰者 5)V感染的启动者,感染性核酸(感染谱宽,感染性较低) 2.蛋白质  是V总重量的70%构成V衣壳的全部成分和包膜的主要成分。 功能; (1)保护核酸免受核算酶和其它破坏因素(紫外线、热、放射线、化学品)的影响。 (2)表面蛋白与V吸附、穿入和感染有关。 (3)具有抗原性,诱导免疫应答。 (4)构成V体的酶类。 (5)毒素作用 3.脂类和糖类  脂类构成包膜,包膜脂蛋白引起机体发热等中毒症状,糖类除构成核酸中的戊糖外实际构成包膜表面糖蛋白的成分之一,它们与V的吸附和穿入有关。 第三节 V的增殖 V增殖方式不同于其它微生物,它是以其基因为模板借DNA多聚酶或RNA多聚酶以及其它必要因素的作用先合成互补的核酸或信使核酸(mRAN),再经多聚酶以互补核酸为模板合成原来的基因。这样以V核酸分子为模板进行增殖的方式称为自我复制。 步骤:吸附与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释放。 一、吸附 V——C结合的过程 一)静电结合(可逆Mg2+ Ca2+); 二)受体结合。 人与灵长类动物的肠上皮细胞、中枢神经细胞和肾细胞上有特殊的脂蛋白是脊灰质炎V的受体。 人和动物的上呼吸道上皮细胞上有特殊的糖蛋白是正粘、副粘病毒的特异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