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化工原理 》课程设计
说
明
书
设计题目:水吸收氨气填料塔
设 计 者:陈玉姣
专 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 号: 101412102
指导老师:王要令
课程设计任务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要求
本课程的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做设计说明书一份、图纸两张。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 说明书必须书写工整、图文清晰。说明书中所有公式必须写明编号,所有符号必须注明意义和单位。
设计图纸要求:
(1) 流程图本设计要求画“生产装置工艺流程图”一张,图纸大小为210×297(或148×210)mm2。本图应表示出装置或单元设备中所有的设备和机器,以线条和箭头表示物料流向,并以引线表示物料的流量、温度和组成等。
设备以细实线画出外形并简略表示内部结构特征,大致表明各设备的相对位置。设备的位号、名称注在相应设备图形的上方或下方,或以引线引出设备编号,在专栏中注明个设备的位号、名称等。
管道以粗实线表示,物料流向以箭头表示(流向习惯为从左向右)。辅助物料(如冷却水、加热蒸汽等)的管线以较细的线条表示。
(2)设备图本设计要求画主要设备详图一张,表示其结构形式、尺寸(表示设备特性的尺寸,如圆筒形设备的直径等)、技术特性等。
设备图基本内容有:
视图:一般用主(正)视图、剖面图或俯视图表示主要设备结构形状;
尺寸:图上应注明设备直径、高度以及表示设备总体大小和规格的尺寸;
技术特性表:列出设备操作压力、温度、物料名称、设备特性等;
标题栏:说明设备名称、图号、比例、设计单位、设计人、审校人等。
图纸要求:
投影正确、布置合理、线型规范、字迹工整。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设计题目
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混于空气中的氨气。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m3/h(1980+学号×106),其中含空气为9%,氨气为%(体积分数,下同)。要求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0.02%,采用清水进行吸收,吸收塔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6)倍【20℃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H=0.725kmol/(m3·kPa)】
(2) 工艺操作条件
① 操作平均压力:常压;
② 操作温度:t=20℃;
③ 每年生产时间:7200h;
④ 选用填料类型及规格自选。
(3)设计任务
完成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设计与计算,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型,绘制吸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图和吸收塔的工艺条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图1 填料塔结构图
1.2 塔内填料的有关介绍
聚丙烯材质填料作为塔填料的重要一类在化工上应用较为广泛与其他材质的填料相比聚丙烯填料具有质轻、价廉、耐蚀、不易破碎及加工方便等优点,聚丙烯阶梯环填料为外径是高度的两倍的圆环 ,在侧壁上开出两排长方形的窗孔 , 并在一端增加了一个锥形翻边被切开的环壁的一侧仍与壁面相连 ,另一侧向环内弯曲 ,形成内伸的舌叶 ,各舌叶的侧边在环中心相搭。鲍尔环由于环壁开孔 ,大大提高了环内空间及环内表面的利用率 ,气流阻力小 ,液体分布均匀。阶梯环与鲍尔环相比 ,其高度减少了一半 ,并在一端增加了一个锥形翻边。
聚丙烯阶梯环的结构图如下
图2 聚丙烯阶梯环结构图
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 液相物性数据
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由手册查的,20℃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ρL=998.2kg/m3
粘度:μL=1.005×10-3Pa/S
表面张力:σL= 72.6×10-3N/m=940896Kg/h2
氨气在水中的扩散系数:DL=1. 76×10-9 ㎡㎡×101.3=0.755Kpa,所以相平衡常数:m=0.755
该吸收过程属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即:
(L/V)min
对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为 X2=0,则
(L/V)min=(0.0638-0.0002)/[0.06383/0.755-0]=0.75,
所以最小吸收剂用量: Lmin=0.75×V=61.31Kmol/h
取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1.6倍,则
1.6×0.75=1.2因此 吸收剂用量: L=0.75×85.71=102.85mol/h
V——单位时间内通过吸收塔的惰性气体量kmol/s;
L——单位时间内通过吸收塔的溶解剂kmol/s;
Y1、Y2——分别为进塔及出塔气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koml/koml; X1、X2——分别为进塔及出塔液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koml/koml; ● 塔径的计算
混合气体的密度: ρvm=101.3×28.28/8.314×293=1.176kg/m3
塔顶混合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地理试题教程详解.doc
- 安徽省合肥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试题(word版)教程详解.doc
- 安徽省黄山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word版教程详解.doc
- 安徽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周考理科综合试题(12.9)教程详解.doc
- 安健的毕业-合成氨变换工段教程详解.doc
- 安科瑞为智能电网用户端-选型1101教程详解.doc
- 安庆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3.17教程详解.doc
- 安全常识简易手册教程详解.doc
- 安全告知书(定稿)教程详解.doc
- 安全工程毕业(论文)-淮南潘三矿180万吨井型的(全套CAD图纸)教程详解.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