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及诊断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艾滋病防治与诊断 ××县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 ×× 我国艾滋病现状 截至2010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万余例,其中死亡6.8万余例。但是根据早前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09年底,我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其中病人约10.5万人; 2009年新发感染者约4.8万人,因艾滋病相关死亡约2.6万人。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和广东6省区累计报告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全国77.1%。我国艾滋病患者在范围上逐步扩大,其中男同性恋人群是易感人群,得病率高,大学生人群也在逐渐增多。   我国在医疗实践中各个检测窗口所显示的数据表明我国艾滋病的感染率在万分之五到千分之一之间,高危人群(性工作者,吸毒人群和MSM人群)较高,尤其是MSM人群的感染率普遍在10%以上。 艾滋病(AI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办法,也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但可以预防。 艾滋病(AIDS) AIDS最大的特点是免疫系统受损(缺陷),表现为协调免疫系统的CD4细胞数量大幅度下降。临床表现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渐下降,直到完全失去。 艾滋病病毒(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是引起AIDS的病原体,它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其主要攻击目标是在免疫系统中起协调作用的CD4细胞。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1、反复发生的病毒感染(疱疹) 2、口腔真菌感染 3、持续的不明原因发热 4、不明原因腹泻 5、体重进行性下降 6、反复发生肺部感染 7、消化道症状 8、反复发生的皮疹 9、晚期还可出现神志改变等。 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1.性接触 (同性、异性) 2.血液传播 (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污染的针头或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剃刀、牙刷等) 3.母婴传播 (子宫内经胎盘、分娩过程及母乳传播) 静脉吸毒以下图片可能引起你不安 母婴传播 与艾滋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拥抱和接吻 握手 共用毛巾、马桶 共用茶杯和餐具 同一游泳池游泳 蚊虫叮咬 艾滋病毒检测 1、初筛实验:(窗口期,为阴性) 2、确认实验:(复检) 如呈阳性,即可确定为艾滋病毒感染。 艾滋病:感染早期 持续3个月左右,可长达6个月; 初期(窗口期),血检查不出是否已被感染; 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烧、头痛、腹泻等; 后期,血检可查出已被感染。 艾滋病:无症状期 7-10年左右; 被感染者无症状,自觉良好; 看起来与常人无异; 血液检测HIV抗体阳性。 艾滋病:艾滋病前期 持续1-2年; 感染早期的症状再次出现; 还出现淋巴结肿大、鹅口疮、乏力、腹泻、夜汗、 体重下降等; 免疫力极度下降。 艾滋病:艾滋病期 1年左右; AIDS发病前期的各种症状加重。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不能抵挡任何致病微生物感染; AIDS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如:卡波氏肉瘤,淋巴癌,卡氏肺囊虫肺炎,肺结核,脑病等; AIDS病人最终死亡。 艾滋病的治疗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治愈该病的药物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或ARV)(鸡尾酒疗法) 阻止HIV在体内的复制 降低病毒的数量(病毒载量) 增加CD4细胞计数 改善免疫功能 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 毫无疑问疫苗是阻断传染性疾病传播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尚未相关的疫苗研制成功。 行为干预是现阶段最有效的疫苗。 宣传教育是重要和有效的,但提高知识水平是容易的,而行为改变是十分困难的。 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个人来讲可以预防。措施: (1)不发生婚前(外)性行为; (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3)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4)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6)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医务人员尽可能的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7)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艾滋病 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 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谢 谢! * 社会共同参与 促进艾滋病综合防治 *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