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期末考试论文20082513574韩冰
鲁东大学 生命科学 学院2011-2012 学年第 一 学期
《细胞工程学》课程论文
课程号:
任课教师 刘泽隆 成绩
论文题目:(可指定题目,也可说明题目范围。)
细胞融合技术发展及前景 论文要求:(对论文题目、内容、行文、字数等作出判分规定。)
1 论文为综述型。
2 参考文献至少10篇,并包括2篇英文文献。
3 内容有关细胞方面。
4 不得抄袭。 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正文
细胞融合技术发展及前景
摘要:细胞融合技术作为细胞工程的一项核心基础技术已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文章综述了细胞融合技术中的常用方法:仙台病毒、诱导法、聚乙二醇/ 化学诱导法、电融合诱导法、激光诱导法及此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融合技术、高通量细胞融合芯片等,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并综述了有利于细胞融合技术完善的基础理论研究:细胞同步性和单 方的染色体丢失现象。同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的设想。
关键词:细胞融合;应用研究;常用方法;基础理论研究;设想
一.细胞融合的机理
最近研究表明,细胞融合与病毒和细胞之间的融合以及细胞内的膜泡融合有许多相似之处,即带包被的病毒(或细胞)通过转膜病毒蛋白介导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进行融合。I类病毒融合蛋白包括流感病毒红血球凝集素(HA)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包被蛋白,它们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域,即都具有a-螺旋结构。病毒和细胞之间正是通过这些蛋白来完成融合过程(伴随有构象的变化)的。细胞内的膜泡融合也是如此,其相关融合蛋白包括GTPases及SNARE家族。因此推测细胞融合采用相似的机理。然而细胞融合蛋白并不全具有a-螺旋结构,提示a-螺旋并非融合所必需。
二.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1.生物法
自从发现活的仙台病毒可在体内介导癌细胞融合后,人们又实现了利用灭活的病毒促进动物异种细胞融合,从而打破了细胞融合的种属屏障,推动细胞融合技术跃上新台阶。解决病毒制备困难、操作复杂、灭活病毒的效价差异等问题是病毒诱导细胞融合新的研究方向。
2.化学法
盐类融合法。此法是应用最早的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盐类融合剂对原生质体的破坏小。今后研究应提高其融合率,使其对液泡化发达的原生质体能够诱发融合。
高钙和高pH值融合法。Keller 首先发现高Ca2 + 和高pH值可以诱发融合。Melchers 用此法将烟草种内2 个光敏感突变体诱导融合成功并获得100 余株体细胞杂种。提高该方法的使用范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聚乙二醇融合法(PEG法) 。加拿大籍华人高国(1974) 用聚乙二醇(PEG) 为融合剂诱发大豆与大麦、大豆与玉米、哈加野豌豆与豌豆的融合。此法比病毒更易制备和控制,活性稳定,用PEG作为病毒的替代物诱导细胞融合。在PEG诱导细胞融合的有效浓度范围内(50 %~55 %) 对细胞的毒性应进一步减小。
3. 物理法
电脉冲诱导细胞融合技术。该技术融合效率高,是PEG的100 倍,操作简便、快速,对细胞无毒无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全过程。
激光融合技术。1987 和1989 年德国海德堡理化研究所采用准分子激光器使油菜原生质体融合,从开始照射到完成融合仅需几秒钟。该法可选择任意两个细胞进行融合,易于实现特异性细胞融合,作用于细胞的应力小,定时定位性强,损伤小,参数易于控制,操作方便,可利用监控器清晰地观察整个融合过程,实验重复性好,无菌无毒性,但它只能逐一处理细胞。
此外常用的物理法还有空间细胞融合技术、离子束细胞融合技术、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等,在此就不细说,很多文献对此有所论述。
三.细胞融合技术的最新进展
1.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融合技术
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 技术和微加工技术的发展, 微电极阵列的设计加工制作也日趋成熟, 加之微通道网络可以整合到生物芯片之上, 这将使得微流控系统成为细胞融合的理想平台, 利用微流控系统可以按照预定的要求大量融合异种细胞。目前,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融合技术已成为细胞融合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
思德博格等研究人员已经在微流控系统中实现了单个成对细胞的融合。他们的成功证明了利用微流控技术使细胞之间可以实现可控融合。这种可控的融合势必对于未来杂交瘤细胞的制备、克隆技术以及对基因表达的研究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利用基于芯片技术的微流控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细胞甚至单个细胞的操控, 比如转移、定位( 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ELIXI德力西DT(S)SF606 三相电子式多费率电能表(8费率)20240621.pdf
- 化验员应知应会手册正文.docx
- 引擎培训-运维4.0.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航空配餐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报告.docx VIP
- 锅炉原理课件:第七章 锅炉设备的通风计算.ppt VIP
- 引擎培训-运维2.0.docx VIP
- 古代诗人名人高适人物介绍PPT.pptx VIP
- (正式版)C-J-T 298-2008 城镇供水营业收费管理信息系统.docx VIP
- 贵州片区设备运维线路 转正考试题.docx VIP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7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押题密卷6.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