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电影资料馆戏剧与影视学电影理论与美学考研参考书笔记.doc

2017中国电影资料馆戏剧与影视学电影理论与美学考研参考书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中国电影资料馆戏剧与影视学电影理论与美学考研参考书笔记

2017年中国电影资料馆戏剧与文学电影理论与美学考研参考书笔记解析 大家好我是才思教育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考上中国电影资料馆;以下是我之前看过的关于中国电影史方面的一些考研参考资料和归纳笔记。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收获。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美术 中世纪指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之间这一段历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的统治,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 中世纪的艺术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角色。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 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 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开始秘密流传于罗马帝国。因为处于非法地位,信徒们只能在私人宅邸内举行宗教仪式,这种早期的秘密宗教场所被称为“民古教堂”。后来为了逃避官方的搜查,这种仪式便转移到一种公共地下墓窟,这种墓窟是用于合葬基督徒的,在墓窟的天顶和墙壁上画满了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因此它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库。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这一曾经长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基督教合法化之后,它的集会和仪式便回到了地面上,也开始兴建正式的基督教堂。但基督教没有自己的建筑传统,只好借用罗马现成的建筑形式。罗马有一种常见的公共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中廊较宽,两旁有列柱分隔出过廊,平时供市民集会使用,称为“巴西里卡”。基督教徒把它直接搬用过来,在一端加上祭坛,并饰以宗教题材绘画。这种形式为以后的西方基督教堂的样式定了基调。 第二节 拜占庭美术 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为东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仍以罗马为都城,而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的国都,史称拜占庭帝国(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改称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在经济、政治上都较稳定、繁荣,而且东罗马的主要疆域正是古代希腊文化发达的中心地区,因此在拜占庭艺术中,可以看到古希腊罗马传统的强大影响。 圣索菲亚教堂是拜占庭艺术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建于537年,构思和技术上受罗马万神庙的影响很大。 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指以小块彩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画,是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形式。 圣维他尔教堂的镶嵌画最为知名。圣维他尔教堂位于意大利的拉文纳。教堂的主要祭坛上方是镶嵌画《荣耀基督》。两边是皇室参拜的行列,一边是《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另一边是《皇后提奥多拉和女官》。 第三节 蛮族艺术和加洛林文艺复兴 蛮族艺术 公元5世纪,来自东方、北方的日耳曼人、汪达尔人等游牧民族部落,大规模迁徙到罗马帝国核心地区,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由于这些民族尚处于原始公社的生产水平,经济文化远落后于罗马,故被称为“野蛮人”或“蛮族”他们摧毁了罗马高度发达但已渐趋衰败的奴隶制度,最终确立了封建制度在欧洲的地位,在文化意识和艺术创造上为欧洲输进了新鲜血液。 蛮族艺术主要是手工艺美术品,大多是以金属模铸、错镀金银、镶嵌玉石、髹绘彩画等手段制成的日常用品。 第四节 罗马式美术 10世纪之后,西欧经济水平提高,封建制度稳固。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教会势力也与贵族力量并行发展。十字军东征和大规模的传道活动扩充了教会的势力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宗教狂热使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层出不穷,为了追求更加壮观的效果,这些建筑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并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来装饰教堂,因此这个时代的风格被称为“罗马式”。 罗马式教堂是从巴西里卡式演变过来的,用石头屋顶替代过去的木顶。为了支持石头屋顶的重量,在结构上广泛运用拱券,创造出用复杂的骨架体系建筑拱顶的办法。同时,丁字形的巴西里卡式发展成为拉丁十字形,以满足复杂的宗教仪式容纳更多教徒的需要。在封建割据的情况下,罗马式教堂也具有封建城堡的特点,石墙很厚,窗户小,距地面较高,教堂前后往往配置碉堡似的塔楼,后来塔楼逐渐固定在西面正门的两侧,成为罗马式建筑的标志之一。 意大利的罗马式建筑因为得以直接参考古罗马建筑的范本,比其它地方的罗马式建筑更具有古罗马式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比萨斜塔、主教堂与洗礼堂,充分表现了古罗马式建筑的古拙样式。 第五节 哥特式美术 意大利文艺复兴学者把12、13世纪到他们时代之间的艺术称为“哥特式”。他们认为那都是“蛮族”哥特人所作,这种艺术可以说与哥特人没有多少关系。 法国是哥特式艺术风格的发源地。十二世纪初,巴黎近郊的圣德尼修道院院长苏热,从教堂广泛被使用的彩色玻璃中得到了一个灵感。他认为借着注视华丽的材料或许能够将一般人的精神提升到更能完全注视上帝的国度。他的这种观点,后来将低矮、黑暗、厚重、照明不清的罗马式教堂彻底的改变了。哥特式美术从公元12世纪末

文档评论(0)

cuo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