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化学绪论技朮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胶体化学电子教案 书 目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胶体的制备 第三章 胶体的性质 第四章 凝胶 第五章 界面现象和吸附 第六章 表面活性剂 第一章 绪论 §1 胶体化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胶体 一、什么是胶体 实验:将一把泥土放入水中 分散体系分类及特点 二、胶体体系的分类 1.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态分类 2.按Perin和Freundlich分类 2.按Perin和Freundlich分类 3.IUPAC分类 三、胶体的特点 1.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1.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1.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三、胶体的特点 四、胶体化学的研究内容 四、胶体化学的研究内容 四、胶体化学的研究内容 §2 胶体化学的发展历史与前景 一、胶体化学的发展历史 一、胶体化学的发展历史 二、胶体化学的发展前景 二、胶体化学的发展前景 二、胶体化学的发展前景 二、胶体化学的发展前景 二、胶体化学的发展前景 ⑴ 能源 ⑴ 能源 ⑴ 能源 二、胶体化学的发展前景 二、胶体化学的发展前景 固体和液体燃料的燃烧只能在表面上随气化进行,燃烧过程中首先要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形成最终燃烧产物 (CO2和水 )。由于其直接燃烧不能与空气充分混合,故会产生不完全燃烧产物。 而燃油掺水混合之后,气化和分解的两个步骤可以变成一个步骤,如在烃的水蒸气重整反应催化剂作用下,在燃烧的高温条件下,乳化燃油可进行如下反应: 此反应所需要的能量可从乳化燃油的混合焓提供一部分甚至是主要的部分,这取决于乳化燃油的混合程度。通过热力学计算可知,固体和液体燃料的直接气化与分解所需要的能量远大于这些燃料与水混合后气化与分解所需能量。而且由于催化剂的选择性,避免了副反应N2 + xO2→2NOx 进行。 燃料掺水燃烧的根本意义是通过催化剂作用,加速燃料的气化与分解 (为小分子 ),从而使之与空气充分混合达到完全燃烧。所以燃料掺水燃烧具有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作用。 上页 下页 回主目录 返回 制作人: 罗青枝 * 胶体与界面化学 主讲人:罗青枝 教材 沈钟等. 胶体与表面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江 龙. 胶体化学概论. 科学出版社 陈宗淇等. 胶体与界面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冯绪胜等. 胶体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胶体与界面化学是研究具有很大比表面的分散系统的科学,是物理化学的分支学科。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胶体化学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如超细粒子,纳米材料,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等,并与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交叉发展,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胶体与界面化学是古老的同时又与生产及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学科。有人认为,世界上50%以上的科学家是与界面和胶体打交道的,有50%以上的产品属于胶体范畴。 1861年英国化学家Thomas Graham首次提出了“胶体”这个名词。他在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扩散速度时发现:一类物质容易扩散,如蔗糖、食盐等无机盐,此类物质蒸发掉水分后为晶体;另一类物质是难扩散的,如蛋白质、Al(OH)3、Fe(OH)3等,在蒸去水分后变为胶状物,因此,他把物质分为两类:晶体(crystalloid)和胶体(colloid)。 一、什么是胶体 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发现他的分类是不确切的,1905年俄国化学家维伊曼用200多种物质做实验证明,胶体并不是某种特殊类型的物质的固有状态,而是物质以一定分散程度而存在的一种状态。 1915年,Ostwald提出,胶体既不是大块固体也不是分子分散的液体,而是一种尺寸在1~100nm以至1000nm的具有两相或多相的微不均匀分散体系。 一杯泥土 泥沙+浑浊的小土粒 (底部) 土中的盐类 形成真溶液 既不下沉、也不溶解的 极为微小的土壤颗粒 称为胶体颗粒;含胶体 颗粒的体系称为胶体 体系 可见:胶体是一个具 有巨大相 界面的分散体系 实例 特性 分散相 粒子大小 类型 蔗糖,氯化钠,醋酸水溶液等 能穿过滤纸及渗析膜,扩散能力强,在显微镜及超显微镜下均不可见 原子、离子或小分子 <1nm 分子分散系统 Fe(OH)3,金溶胶,蛋白质,淀粉溶液等 能穿过滤纸,稍有扩散能力,不能穿过渗析膜,在显微镜下不可见,超显微镜下可分辨 原子或分子聚集体 1~100nm 胶体分散系统 浑浊泥水,牛奶,豆浆等 多相,不稳定体系,不能穿过滤纸及渗析膜,无扩散能力,在显微镜下可见 粗粒子 >100nm 粗分散系统 1.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态分类 2.按Perin和Freundlich分类 3.IU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